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合力补齐乡村振兴短板
首页> 经济频道> 焦点 > 正文

合力补齐乡村振兴短板

来源:经济日报2023-03-14 09:41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代表委员们认为,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乡村振兴根本在于人才,关键在于实干。农业农村发展仍然面临科技、体制、基础设施等短板,需要努力补齐。

  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产业振兴。很多来自农村的代表委员对此感触颇深。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长子县利来农贸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丽枝10年前回到村里,从种2亩蘑菇开始,不仅带动了全村人增收致富,还把蘑菇产业辐射到长子县甚至长治市。会上,她提出了大力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工商联副主席、煌上煌集团董事长褚浚说,近年来,农村的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各地探索建立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格局。建议建立一批乡村振兴国家级产业示范区,鼓励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发展。

  产业集群化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梁勇建议,筛选一批发展潜力好、带动能力强的西部地区纺织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要从强化乡村产业支撑入手,选择有历史基础和传统的地方特色产业,通过政策扶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培养新农人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当前,新农人培养存在人才基础薄弱、社会保障政策不足等问题。他建议,要精准识别培育对象,根据乡村振兴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分层分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要培育农业经营管理者,也要培育种养能手和社会化服务型新农人;完善组织体系,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健全产业体系,制定人才创业、农业发展等一揽子政策,将各类支持政策覆盖到新农人;激活要素资源,建立健全配套机制,使有能力、有实力、有意愿的新农人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乡村振兴难点在于持续吸引培育大量有文化、有资源、有资金、有情怀的新农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石文先建议,多措并举推动“内生+外援”式人才振兴。要支持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到农村开展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表示,吸引更多人才到乡村创业安居,与改变乡村面貌、推进乡村振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要不断夯实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让乡村振兴的好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为人才定居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这几年,乡村环境一年一个样。”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赵立欣说。几名代表委员也同样讲述了乡村巨变的生动故事。大家都认识到,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合力补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黄梅县柳林乡老铺村党支部书记陈燎原说,这几年,老铺村路宽了,山绿了,村庄更美了,乡村旅游也发展起来了。但有些基础设施建设没跟上,要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水利、生态、农业产业等方面给予项目、资金和人才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苏少洪建议,依托现有供销网点、益农信息社等资源,加快搭建为农服务综合平台,为农业生产提供全程服务。同时,鼓励和扶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提供全套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考虑当地实际,合理安排养老机构、教学点分布。”全国政协委员、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高吉喜表示,乡村振兴更要重视民生保障,统筹考虑教育、医疗、养老资源分布。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三路里镇沟东村党支部书记雷茂端建议,要加大对《乡村振兴促进法》的执法检查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开展专题调研,入村入户了解实际情况,让法治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魏永刚 祝 伟 郭子源 康琼艳)

[ 责编:赵艳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