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近年来,兴业银行西安分行积极践行总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将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产业链、贸易链、物流链、交易链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和场景生态圈建设,创新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为中小企业和广大客户提供更加智能、便捷、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多功能平台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小微企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大局,一头连着就业民生,是实体经济的肌体细胞。为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破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难题,兴业银行西安分行通过 “兴业普惠”平台,以融资服务为核心,依托兴融资、兴注册、兴开户、兴代账、兴支付、兴财富“六大”功能体系,打通“线上+线下”,连接“城市+乡村”,融合“对公+零售”,为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提供涵盖“金融+非金融”的全方位综合服务。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的痛点,让普惠金融飞入“寻常百姓家”。 据统计,通过“兴业普惠”的助力,截至2023年1月末,兴业银行西安分行小微企业线上融资贷款余额超5亿元。
“你看,微信公众号里一点击就能关注和访问,最新的金融资讯和产品随时能分享,提交需求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系统自动测算,即时了解贷款批复进度和额度,真是太方便。”说起兴业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客户王先生指着手机介绍道。
在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资服务同时,该行还基于供应链向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小微企业延伸,盘活小微企业的订单、应收账款、票据、商誉等流动资产,推出了“快易贷·华为贷”等特色产品。并通过叠加政务类、园区科创、智慧农批市场等各类场景的行为数据、政务数据、交易数据,让服务更精准。
多层次优质产品促实体产业升级
“陕西商用车行业具有汽车产业最完备集核心零部件、主机厂、经销商及下游终端用户的全产业链,有千亿产业链之称,位居陕西商用车产业链的龙头企业陕重汽港口牵引车、煤炭运输稳居细分市场第一,自卸车、牵引车等产品稳居市场前三。如何更好支持实体企业发展,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兴业银行西安分行交易银行部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该行对陕重汽产业链交易结构、业务特点、客群结构和系统现状开展了多层级、多维度的调查和研究,在取得主机厂沟通后达成了围绕主机厂下游销售环节经销商预付款融资业务的信息化对接和融资支持。经过自主开发,该产品在实现整体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通过线上申请、自动校验、智能放款等数字化应用较大程度上提升了放款环节的办理效率,单笔放款由以前的1天缩短到5-10分钟以内,数字化工具赋能单笔业务办理,较大实现主机厂销售款项的快速回笼,较快实现经济价值提升。
截至目前,该行已为36户经销商审批4.38亿元,2023年1月以来,兴业银行西安分行为11户经销商进行审批,授信金额2.2亿元,其中实现智能投放6户。
多场景建设服务社会民生需求
作为一场深层次、全方位的变革,数字化转型现在越来越多运用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并通过在医疗、教育、政务、住建等重点民生领域逐步开展的生态场景建设,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行业解决方案。
在智慧政务领域。该行与陕西省住房资金管理中心研发个人商业住房贷款数据交互系统,通过“数据互通、业务互助、信用互认”,实现跨中心、跨区域的业务协作。市民前往省公积金中心办理相关业务时,无需再携带贷款合同、购房合同等纸质材料,只需通过系统认证即可在辖内范围内查询到购房及贷款相关信息,数据真实性及方便程度大幅度提高。同时依托政务数据,还能够将个人或个体工商户的“缴存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融资资金”,满足广大市民和个体经销商对金融更全面的需求和需要。
为改变客户需前往营业网点缴纳的传统线下模式,实现24小时全天候办理缴存业务。该行对接西安市住建局研发“住房维修资金线上缴纳系统”让客户通过扫码实现线上缴费。
在智慧校园领域,依托总行“教培云”系统,兴业银行西安分行积极牵头营销各区教育主管部门,搭建教培资金监管平台,通过教培资金监管系统实现教培客户管理、缴费数据、统计查询、预收费管理、补贴发放、客户预警等,为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科技金融服务及决策支持。目前该系统已落地西安市经开区,榆林市高新区、榆阳区(两项)、西咸新区共五项教培资金监管资格,实现监管教培机构近100户。
探索搭建数字人民币多领域应用场景方面,该行在陕西省财政厅和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上线数字人民币缴纳财政非税收入应用。在丰富缴款手段的同时有效降低资金结算成本与管理难度,进一步提升非税收缴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推广陕西地区财政数字化应用场景做出应有的贡献。除了在财政数字化应用外,兴业银行西安分行还通过多渠道开展数字人民币宣传活动,向市民宣传讲解了数字人民币定义、应用场景等知识,助力数字人民币 “快跑”进入群众生活。
积极拥抱数字时代的兴业银行西安分行正在通过金融业数字化与实体经济数字化的互动与融合,进一步纾解金融服务的痛点,开拓新的业务空间。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也实现自身“以数促实”“数实融合”的高质量转型。(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