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六个关键词”探寻中国经济“信心之源”
首页> 经济频道> 焦点 > 正文

“六个关键词”探寻中国经济“信心之源”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3-03-03 09:56

  开年以来,神州大地人流、物流、资金流明显活跃了起来,大街小巷里烟火气在升腾。春回大地,万物萌发,一派抢抓机遇、力争“开门红”的景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焕发生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将来自中国”……在中国经济运行的沉雄脉动中,国际机构和媒体也敏锐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纷纷表示看好中国经济。

  透过开局向好的“形”看全局稳进的“势”,回顾稳健进阶的“过去”看充满希望的“未来”——这种对中国经济日益增长的信心,有着深厚坚实的原由。

  细心观察,制度优势、底盘稳固、创新赋能、有力有效、畅通循环、深化改革,这六个关键词基本可以概括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运行特点,大致能够诠释中外一致看好中国经济的“信心之源”。

  “优”:制度优势筑牢发展之基

  2023年春天,泉州湾上,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进入静态验收阶段,这意味着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的东南沿海高速铁路重要通道,距离开通运营更近了一步。

  从桥梁到水利,从交通到能源,一项项重大工程项目成为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响亮音符。“天问一号”问鼎苍穹,“华龙一号”遨游沧海,“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复兴号动车组开上青藏高原……一个个重大工程撑起中国经济脊梁。

  集合各方力量推进重大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实证。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一次次跨越,不断刷新中国经济发展纪录,在加快发展的传奇中,中国制度优势在持续发力。

  衡量一种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动员八方凝心聚力共同应对。战贫困、建小康,控疫情、抗大灾,稳经济、促发展,应变局、觅先机……无不彰显出“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中国经济为什么好?“党的坚强领导、显著的制度优势是经济行稳致远的根本保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今年经济开局向好,离不开稳经济一揽子举措的部署和落实。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集中力量抓紧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从改善宏观经济环境,市场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改善企业生产经营条件,发挥了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形成强大合力,最大程度稳住基本盘。”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迈步新征程的号角。“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国家经济制度和国家经济治理的显著优势。”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占斌表示,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我们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克服当前困难、继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需要。

  “稳”:大盘坚固撑起发展底座

  经济大盘是未来发展的坚实底座。

  经济体量大——到2022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20万亿元。1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翻了一番,仅2022年6.1万亿元的经济增量,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经济总量。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资源要素条件有保障。综合研判,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明显下滑,而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轨迹。”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说。

  产业根基稳——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22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

  拥有超大规模市场——14亿多人口的巨大需求,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新车销量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丰富的人力资源,为我国应对各种冲击、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站在全球视野,这个“稳”字传递出更强劲的信心。从2020年到202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4.5%,明显高于世界2%左右的平均水平。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不少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速预期,普遍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达到5%左右甚至更高。IMF认为,在世界经济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中国将成为今年全球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新”:“第一动力”催生发展动能

  以“稳”应对短期冲击,以“进”积蓄增长之势。细看中国经济,创新动能澎湃,发展动力充沛。

  2022年的经济答卷中,多项数据显现高质量发展成色——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8个百分点。

  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刻下新的坐标——2012年至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95.3万件,年均增长13.8%;截至2022年7月,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32.6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08.6万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的排名已上升至第11位,较前一年再提升一位,稳居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

  “上天入地”,一大批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

  万米高空——2月10日,国产大飞机C919的5号试飞机满载乘客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湖北鄂州、山西太原等地,圆满完成满员载客验证飞行。

  海拔1000米——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FAST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740余颗新脉冲星,进入成果爆发期。

  5G商用正式开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科研领域成效显现,助力新兴业态快速发展;智能穿戴、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新品迭出,前景广阔。放眼全国,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新动能正在快速壮大,成为支撑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创新是“第一动力”。2023年开年,各地“新春第一会”和地方两会均释放明确信号,纷纷将创新发展作为推动全年高质量发展的“主打牌”。加快推进科研创新重大项目建设;力促产学研融合,打造更强大的企业创新主体;完善营商环境,优化体制机制,激活创新动能……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举措助力新经济厚积成势、加速发展。

  联合国贸发会议资深经济学家梁国勇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增速水平明显低于潜在增长率,没有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和真实潜力。放眼未来,居民消费潜力释放,房地产市场回暖,数字化、绿色化等经济转型升级过程深化,科技创新推进和人力资源累积等方面都蕴含着巨大机遇,中国经济的潜力必能更好释放。

  “力”:有效措施营造发展环境

  近年来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我国宏观政策应对及时、科学精准,尤其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精准”、更加“前瞻”,创新工具更多,稳住经济基本盘的指向也更为明显。

  超一万亿元——这是2022年人民银行通过两次降准为实体经济提供的长期流动性。除此之外,2022年全年,1年期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5个基点和35个基点,助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仍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少数实施常态化货币政策的国家,没有搞“大水漫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道稳健。

  超4.2万亿元——这是2022年我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金额。税费“红包”精准直达市场主体,为企业纾困解难。国家税务总局对10万户重点税源企业调查显示,2022年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税费负担下降2.7%。2022年,全国新办涉税市场主体1315万户。

  “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具有较强的连贯性,注重前瞻性;政策工具创新较多,直达实体特点鲜明;更加强调精准,围绕经济中的薄弱环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进行结构性引导;调控更突出实效;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更注重相互配合。”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说,展望未来,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其他政策仍有足够的空间和多样化的工具。

  精准研判经济形势,有力有效应对“三重风险”。张立群指出,党中央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驾驭能力,日臻成熟的经济治理能力,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是我们制胜的法宝。

  “畅”:新发展格局拓宽发展空间

  共纳入标志性重大项目248个、总投资3.25万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3395.3亿元——《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日前正式印发。

  这是在更大范围畅通经济循环的“做实之举”之一。

  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打通国内大循环——《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在落实中激发经济活力;《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作出长远谋划……这些重大安排推动实现以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重要支撑。

  深度融入全球经济,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近10年,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华设立的外资企业已超过100万家,21个自贸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蹄疾步稳,有力地促进了全球产业链提质和资源优化配置。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连维良撰文称。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张占斌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中长期问题、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国家整体性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放眼未来,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只要顺势而为、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条件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新竞争优势。

  “深”:持续改革激发发展活力

  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注册制推广到全市场和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历经四年,这项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迈出关键一步,为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用好这“关键一招”,可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可把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真正释放出来。

  回顾过去十年,我国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涉及经济社会各领域,涵盖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养老等方方面面。

  2022年底,一场历时三年的国企改革行动圆满收官,“成绩”从一组组数据中浮现——3.8万户国有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4组7家中央企业、116组347家省属国有企业以市场化的方式实施了战略性重组……改革带来了活力之变、效率之变、气象之变。2021年全国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较2020年分别增长18.7%和26.3%。

  伴随改革红利持续释放,越来越多的目标正化为现实。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历史起点,面对更为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更加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更要向改革要动力。

  日前举行的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出炉,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动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蓄势待发;河北、天津、浙江等多地聚焦优化营商环境,通堵点、破难点……改革全面向广度和深度挺进。

  “坚持向改革开放创新要动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传旺指出,围绕重点聚力攻坚,就能不断激发活力,推动经济由大到强的新跨越。

  全国两会开幕在即,春的交响,激荡中国。奋进路上,我们有信心续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孙韶华 张莫)

[ 责编:陶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城重庆:山水之城 美丽之地

  • 山东:发展内河航运 畅通物流通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撤销公告,撤销向日葵、黄瓜、甜瓜、油菜等问题品种312个,切实推进登记品种从严规范管理,持续营造激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24-04-25 10:36
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恢复了37亿年前的地球磁场记录,发现它与今天地球周围的磁场非常相似。
2024-04-25 10:34
“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经中央政府批准启动实施,总体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目前各系统正按计划开展研制建设。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后,计划于4月30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5 10:32
国家卫健委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据了解,本次监测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36个县(区)1008个乡镇(街道),对象为15岁至69岁的常住人口,共得到有效调查问卷73340份。
2024-04-25 10:30
中央气象台预计,24日夜间至26日白天,江南、华南等地雨势将再度加强,其中广东中部和西北部、广西东北部等地有大暴雨,局地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5 10:28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