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3月1日,国新办就“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举行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会上表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
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支撑,是构建大国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据金壮龙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
工业体系更加健全。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了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到了33.2%,所以我们经常说,工业起到了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7.7%,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65家制造业企业入围了2022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我们培育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了7万多家。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5.5%,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1.8%。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培育了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数字经济加快发展。我国移动通信实现了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引领的跨越发展,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设开通了5G基站231万个,实现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全国在用数据中心超过650万标准机架,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重点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了58.6%,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了77%。2022年软件业收入超过了10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了45个国民经济大类,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达到了240个。
重点领域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等领域捷报频传,C919飞机实现全球首架交付,首台国产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点火成功,“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并网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