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贵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贵州: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来源:农民日报2023-02-27 10:19

  贵州,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防止脱贫群众返贫的压力可想而知,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贵州的底线。贵州省省长李炳军表示,贵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消除40多万易返贫人口返贫致贫风险,330多万脱贫劳动力稳定外出务工,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数据显示,2021年贵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持续加强,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最直接的方式还是靠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贵州省乡村振兴局局长穆嵘坤谈及如何防止脱贫群众返贫时说。

  找准风险、精准帮扶、持续跟踪……2021年以来,贵州健全防贫监测帮扶机制,依托“贵州乡村振兴云”率先开发防贫监测信息平台和“贵州防贫申报”小程序,实现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等互为补充、相互协同。截至2021年10月底,贵州共识别监测对象42.32万人,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41.89万人。

  贵州以县为单位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组织化程度提高到70%以上,鼓励建筑施工企业优先使用省内农民工,将以工代赈项目投入中的劳务报酬比例提高到20%,深入开展根治欠薪,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足额支付。

  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易地扶贫搬迁阳光新城安置点,政府通过劳务输出,组织约4600人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就业,还通过县城周边的蔬菜产业基地,解决约1.2万人的就业。

  据统计,贵州2021年脱贫外出务工规模高于2020年,66个脱贫县享受民政低保213.3万人,新增发放小额信贷31.72亿元,“脱贫成效巩固提升e贷”8.79亿元,搬迁群众92.04万人就业,占搬迁劳动力的93.07%,实现有劳动能力搬迁家庭1户1人以上就业。

  此外,贵州还积极推动粤黔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取得新成效。2021年,广东省6个城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除贵阳外的8个市州,并把结对帮扶关系延伸到66个脱贫县。目前,广东省已向贵州省8个受帮扶市州拨付财政帮扶资金33.43亿元,超协议数4300万元,按照“一县一园”要求全面启动共建产业园78个,已进驻党政挂职干部221名、专业技术人才914名,采购、销售贵州省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91.97亿元。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贵州坚持分级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为实现乡村振兴开新局,贵州持续强化顶层设计,从2021年贵州省“一号文件”到《贵州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四梁八柱”。

  位于黔西南州册亨县冗渡镇的坛坪村,是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和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这里既有田园诗意也有产业“活水”。坛坪村拥有1070亩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蔬菜基地,全年累计可采收630余万斤广东菜心销往粤港澳市场,创造产值250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业120人,人均增收2.5万元。

  2022年,贵州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不断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创收增收、农村宜居宜业。”李炳军说。(肖克 刘久锋)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