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抢抓机遇,推动治蜀兴川取得新进展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抢抓机遇,推动治蜀兴川取得新进展

来源:人民日报2023-02-27 10:11

  核心阅读

  2022年,四川省克服多重挑战,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经济运行走出一条从震荡下行到快速回升的坚强曲线。今年,四川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重视稳住和扩大外贸规模,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治蜀兴川取得新进展。

  初春时节,万物竞发,巴蜀大地生机勃勃。

  川渝毗邻地区,川渝高竹新区机声隆隆。在四川亿耐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基地,一座16米高的大型厂房已建设完毕,工人们为设备投产做最后冲刺;

  成都平原腹地,德阳东方电气氢产业科技示范园区里科技感满满,氢能制取、储存、运输中的多种应用场景在这里集中展示,氢能广阔的发展前景铺展开来;

  成都市锦江区春熙路街头,游客熙熙攘攘。主题街市里,游客或是畅享美食,或是拍照合影,玩得不亦乐乎;

  …………

  2022年以来,四川省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战略,各项举措扎实有效,经济运行走出一条从震荡下行到快速回升的坚强曲线。2022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达5.67万亿元,稳居全国第六位。今年,四川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发展,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推动治蜀兴川取得新进展。

  经受多重挑战,经济实现企稳回升

  2022年,四川省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推出“稳增长30条”“投资7条”“消费6条”“财税1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超常举措稳住经济大盘。

  去年,四川省多措并举稳主体,全面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加大助企纾困力度。为各类经营主体减免税费超1700亿元,出台金融助企纾困19条措施,截至去年年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945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全年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超过120万户,升规入统企业超过7000户。

  与此同时,四川省通过稳就业稳物价、化解能源短板,基本民生得到有力保障。针对去年第三季度经济下滑形势,通过实施“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攻坚行动,抢进度、赶时间、补损失,促进经济企稳回升。

  通过艰苦努力,四川省稳住全省经济大盘,经济运行总体与全国一致。2022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达5.67万亿元,同比增长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7.5%;外贸跑出6.1%的增速,突破1万亿元大关;外商直接投资规模35.3亿美元,同比增长5.2%,规模创历史新高。

  进入2023年,四川省接连出台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布《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3年重大项目清单》,推动双城经济圈现代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公共服务等领域建设,推动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和文旅消费提质升级,经济运行有望持续上行。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

  数控机床轰鸣,一个个氮气弹簧顺利切割出厂。在川渝高竹新区,四川欣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刘世华最近有两件开心事:公司仿生态氮气弹簧项目顺利结项,有望申请新型发明专利;川渝高竹新区有了跨省税费征管服务中心,缴税更便利。

  刘世华所说的跨省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是川渝合作建设毗邻地区合作平台的成果之一。“2022年以来,我们积极推广川渝科技项目合作,同时在税费征管等方面打破地域阻隔,更好服务企业发展。”川渝高竹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唐家文介绍,如今,高竹新区企业可以就地跨省份缴纳税费,同时还享受水电气等生产要素同城同价政策,获得川渝两地产业项目支持。

  四川省大数据中心主任顾红松介绍:2023年,四川省将进一步推进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平台建设,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扩大“川渝通办”政务服务事项和便捷生活行动举措。

  百里之外,在遂宁市安居区,天齐锂业年产2万吨的碳酸锂工厂项目建设正酣。“项目将于今年6月底投产,全部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百亿元。”项目负责人介绍,身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区域,遂宁已经初步形成了锂电全产业链生态圈,2022年锂电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与此同时,在成都高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中瓴智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陈佳介绍,成都高新区针对车载智能系统产业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发展投资基金,并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区域还汇集了大量系统软件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建好双城经济圈,2023年,川渝将继续携手建设世界级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围绕成都都市圈建设,深入落实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升成都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力,高标准建设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

  “截至去年底,双城经济圈160个共建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超5600亿元,10个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平台逐步建成。”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邓长金介绍,今年,四川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协同推进248个共建重大项目,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

  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发展,加快建设贸易强省

  春节刚过,走进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成都大洋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洋直奔企业仓库。偌大的仓库里,各种电子产品和鞋帽等商品装满货柜。“我们马上要出口50个货柜的商品到欧洲。”王海洋说。

  “去年我们向欧洲国家出口货值超20亿元,今年预计将达30亿元。”王海洋说,“这两年外贸发展得不错,去年我们就包了近50趟班列。”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雷庭介绍,成都国际铁路港今年将做好班列提质增效开行,打造覆盖全平台的跨境电商国际进口分拨中心。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四川外贸外资发展迅速。

  得益于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一带一路”建设通道引领,四川与中亚、欧洲、东南亚的贸易往来日渐频繁。数据显示,过去5年,中欧班列(成渝)平均开行数量占全国33%,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累计开行1482列。从2021年12月首趟中老班列发车以来,成都国际铁路港已通行中老班列超100列,来自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的水果、木薯粉等产品随之进入中国市场。

  据了解,2023年,四川将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建设亚欧洲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国际班列网络集结中心,打造中老班列全国重要集结中心,构建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依托中欧班列、中老班列等开放大通道,四川省支持企业稳定开拓市场,加快建设贸易强省。

  1月15日,四川派出境外招商首发团启程赴港招商。2月9日,四川又在北京举办2023年省级层面首场跨国公司高层对话活动,吸引多家知名跨国公司负责人参与。四川省把外资制造业作为招引重点,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强链补链延链,促进了一批世界500强龙头企业落地或增资。

  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四川省经合局外资处处长林丽说:“今年,我们将精准招引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和技术含量高的中小外资项目,推动外资项目高效率落地、外资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消费复苏

  春节假期,第二十九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人气很旺。胡萝卜房子、气球帽子……充满童趣的彩灯呈现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推出全景‘云观灯’,打造沉浸式数字景区新玩法,自运营以来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灯会组展相关负责人说。

  在乐山市,一系列城市特色名片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春节假期,苏稽古镇每天吸引游客达3万余人次;乐山大佛景区推出灯耀嘉州大庙会,举办贺新春、逛庙会、赏花灯系列活动,吸引游客体验。

  文旅融合积蓄势能,助推消费实现有效提升。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假期,四川省旅游接待人数居全国第一,全省共接待游客5387.59万人次,旅游收入242.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3%、10.43%。

  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名扬天下、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四川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羽欣介绍,今年四川将加快推进旅游业恢复提振,以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为重要抓手,优化旅游产品供给和服务供给,培塑优质品牌,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提升。

  2023年,四川省将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大力促进消费复苏,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积极推动消费服务业提质升级。“今年,我们将围绕恢复和扩大消费出台相关意见,计划新引进首店600家以上,新认定100家‘四川老字号’。围绕做强服务业发展后劲支撑,培育餐饮、会展、家政等重点企业1000户,推动消费服务业发展。”四川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我们将抢抓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重视稳住和扩大外贸规模,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四川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林治波 王明峰 王永战)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