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经济稳中有进迎难而上
首页> 经济频道> 焦点 > 正文

中国经济稳中有进迎难而上

来源:经济日报2023-02-24 09:51

  刚刚过去的2022年,中国经济在波动中回稳向好,综合经济增长、居民就业、物价水平等指标来看,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突出,彰显出大国经济韧性和影响力。5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5%以上,好于全球平均水平;10年来,经济总量翻了一番,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居于首位。

  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

  2022年,国际环境风高浪急,世界经济滞胀风险加大,疫情反复延宕、高温干旱等超预期因素影响明显,面对困难局面,我国经济顶住压力持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121万亿元,继2020年、2021年连续突破100万亿元、110万亿元之后,在高基数上再次跃上新台阶;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8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5698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741美元,继续保持在1.2万美元以上,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稳居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外汇储备余额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稳居世界第一。

  从国际比较看,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快于美国2.1%、德国1.9%、法国2.6%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初步测算,2022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接近20%,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

  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我国拥有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粮食、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2022年全年粮食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产0.5%,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九连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继续位居世界前列。

  过去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经受了世界变局加快演变、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经济规模突破110万亿元,两年平均增长5.1%;2022年经济顶住压力、稳中求进,持续巩固回升态势,中国经济“成绩单”举世瞩目。5年来,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的地位更加巩固。

  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强,特别是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国发展站在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首都北京。新的一年,北京将系统推进新一代数字集群专网、边缘计算体系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增5G基站1万个以上,推进6G技术研发,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扩区建设,积极布局互联网3.0等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荆楚大地。吉利路特斯全球智能工厂竣工,东风公司打造的豪华电动越野品牌猛士亮相,动力电池巨头纷纷加大布局,“下一代”汽车产业生态圈在湖北加速形成。到2024年,湖北省汽车产业产值将力争跨越万亿元台阶。

  红色赣鄱。春节过后,南昌国际陆港货物运输量大幅增长。近年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依托江西最大编组站——向塘西编组站,江西南部地区70%的货物经由南昌国际陆港发往全球各地。

  应变局、育先机、开新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带来的种种新风险新挑战,我国始终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创新动能继续增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攻关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55%,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1位。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21.2万件,位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出台实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效应逐步显现,我国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持续提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进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建设成效初显。

  在发展中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2022年,我国着力加强粮食、能源等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加大援企稳岗、就业帮扶力度,有效保障了就业物价形势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预期目标任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0%,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大幅低于主要经济体价格涨幅水平,“全球胀”与“中国稳”形成鲜明反差,十年周期的CPI年均涨幅也在2%左右。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首位,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天的中国经济,不仅“体量”更大,而且“体质”更好。

  力促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今年1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1%和54.4%,重回荣枯线以上。作为经济先行指标,PMI率先传递出中国经济回暖信号。起跑即冲刺,多地紧锣密鼓召开“新春第一会”,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广袤沃野抓紧春耕备耕,消费市场升腾更旺“烟火气”。中国经济复苏“进度条”正在加速。

  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中国优化调整防疫政策等因素将改善中国和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并大幅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2%,高出去年10月预测值0.8个百分点。联合国《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在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降至1.9%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将达4.8%。美国银行最新一期《全球基金经理调查》显示,全球基金经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飙升至17年来最高点。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当前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但更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各地区各部门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科学精准实施宏观调控,推动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随着存量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和增量政策不断发力,将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中国经济这艘巨轮一定能够破浪前行、行稳致远。(熊丽)

[ 责编:陶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通辽:两千万亩玉米春耕正当时

  • 河北卢龙: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