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冰雪运动热 消费势头旺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冰雪运动热 消费势头旺

来源:人民日报2023-02-01 09:24

  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里,新手们推着滑冰助手“蹒跚学步”;北京延庆山地雪场上,滑雪板扬起片片雪花;京张高铁轨道上,一列列冰雪专列送旅客去河北崇礼过年。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后的首个冰雪季,全民冰雪运动热情持续高涨。春节假期,记者上冰面、进雪场,感受冰雪运动带来的消费新场景、市场新活力。

  赛后转换利用

  三大场馆春节假期总客流量约6万人次

  14时是“冰丝带”的下午场进场时间。入口处,一张张选手的照片让游客们重温奥运赛场的精彩时刻。春节假期,这里挂上了红灯笼和中国结,节日氛围浓郁。

  冰面上,前来体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是第一次来‘冰丝带’,一进来就感觉特别开阔明亮。”带着儿子来滑冰的郝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冰丝带”可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等各类冰上运动。“作为冬奥会北京地区唯一新建冰上场馆,‘冰丝带’正从‘最快的冰’向‘大众的冰’转变,每天预约人数超千人。”国家速滑馆公司董事会秘书董晨明介绍。

  早在场馆建设改造之初,北京国资公司就为“鸟巢”“冰立方”“冰丝带”三大场馆制定了可持续发展蓝图。冬奥会后,三大场馆迅速转入赛后运营模式。各种新消费场景下的好创意、新玩法层出不穷,吸引越来越多冰雪爱好者走进这些世界顶级体育场馆。春节假期,三大场馆总客流量约6万人次。

  在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乘缆车到雪场山顶,沿着山地雪道飞驰而下,资深滑雪爱好者赵先生直呼过瘾。

  春节前夕,园区内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雪游龙”也向大众开放,“冬奥赛道体验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记者看到,当游客乘摆渡车蜿蜒而上到达体验区——“冰屋”之后,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戴好护具,即可趴在钢架雪车上,沿冰道滑下。为降低难度,场馆通过专门处理使赛道变得粗糙,降低滑行速度,并配有工作人员从旁辅助,提高安全系数。

  “去年看冬奥会时,我被这个项目深深吸引,自己实际体验后才发现难度真的很大,可以说是速度与激情的体验!”游客马廷轩说。

  春节假期,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共吸引游客近2万人次。“1500余名员工全员在岗,保障索道、雪场、酒店等正常运营。”负责园区运营的北控置业集团总法律顾问、北京国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连生告诉记者。

  带动旅游住宿

  春节假期北京乡村游收入较2019年增长51%

  迎着冬日阳光,延庆万科石京龙滑雪场上,滑雪爱好者尽情享受欢乐。运动过后,游客韩先生一行人来到附近的民宿,体验一站式吃住玩套餐。“在延庆过春节真是收获满满,太开心了!”韩先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北京世园公园,春节假期,超6.4万名游客入园玩冰雪、赏花灯。北京世园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赖慧武介绍,公园春节假期接待人数和营收均创新高,分别同比增长30%和224%。世园旗下4家酒店平均入住率近90%,累计接待入住游客8390人次,收入同比增长56%。

  美团数据显示,冰雪运动的相关订单中,含有“住”的套餐产品占比从2019年的45%提升到2022年的87%。在春节等热点时段,不少雪场住宿紧张。旺盛需求推动下,从高星度假酒店、经济连锁酒店、公寓到民宿,住宿行业投资者纷纷加大布局力度。以延庆为例,相较去年雪季,今年雪场周边新增了近100家住宿单位。

  在冰雪旅游的带动下,春节假期,北京乡村游累计接待游客134.1万人次,同比增长54.4%,比2019年增长22%;营业收入16289万元,同比增长18%,比2019年增长51%。

  推动协同发展

  冰雪产业为崇礼带来更多机会

  农历大年初四,北京北站候车大厅人头攒动,准备前往河北张家口崇礼云顶滑雪场的陈先生正在办理雪具托运手续。“乘坐京张高铁只要一个多小时,雪具还可以托运,非常方便。”陈先生告诉记者。

  2023年1月1日至27日,京张高铁去往太子城、崇礼方向旅客高达8万人次,大批滑雪爱好者乘坐“专列”开启冰雪旅程。

  崇礼是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要竞赛场地之一。农历腊月二十九至大年初一,崇礼区累计接待滑雪游客3.74万人次。“春节假期,列车几乎每天都能达到满员状态。”北京北站北京北车间党支部书记曹喆说,为满足广大旅客出行需求,车站会根据前一天的车票预售情况和客流变化情况,适时增加运力。

  云顶滑雪学校教练卢永帅是崇礼本地人,这几年,他陆续通过国内以及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的滑雪教练资格认证,收入也随之增长。

  卢永帅说,目前雪场每天接待游客上千人次,找教练授课的人数超过300人。如此旺盛的市场需求,让教练们直呼“忙不过来”。“今天已有两组学员预约了我的滑雪课,每堂课2至3小时,白天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卢永帅说。

  目前,崇礼滑雪场增至7家,崇礼冰雪旅游度假区获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河北省首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铁、高速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崇礼发展冰雪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冰雪产业也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多工作机会。据统计,目前崇礼13.1万人中,有3万多人在冰雪相关产业工作,相当于每4人中就有1人吃上“冰雪饭”。 (本报记者 贺 勇)

[ 责编:张慕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