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陶媛)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这是首次迈上2万元这个新台阶。“实际增长4.2%,城乡收入倍差为2.45,又缩小了一点点。”1月18日,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在2022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介绍,过去一年,农民的收入和腰包都鼓了一点,这为畅通城乡经济大循环提供了重要支撑。
2022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在全力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同时,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重要位置,主要是兴产业、稳就业、促创业,多措并举拓宽渠道,全力以赴促进农民增收。“但也应该看到,农业生产成本高位运行,农民就业压力较大,增收形势不容乐观。”曾衍德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落实,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上下功夫。
在巩固提升产能增产增收方面,启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让有限的耕地产出更多的粮食,产生更多的效益。同时推进农业服务社会化和生产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此外,完善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让农民务农种粮有钱赚、多得利。
在推进产业融合提效增收方面,要立足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农村电商,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健全完善农业产业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在促进就业创业拓岗增收方面,“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投资兴业,加强项目建设,多途径吸纳在乡农民就近就业。”曾衍德介绍,同时还要开展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进城就业。
在深化改革创新赋能增收方面,曾衍德强调,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规范引导农村承包地流转,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激活农村“沉睡资源”,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同时,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等发展模式,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共享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