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实融合”亟待从“小”突破
首页> 经济频道> 焦点 > 正文

“数实融合”亟待从“小”突破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3-01-05 09:44

  当前,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其“数实融合”进程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专家表示,中小企业整体上的数字化转型依然不足,建议多举措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中小企业渐成数字经济主力

  近年来,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数字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2017年至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7.2万亿元增至45.5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升至39.8%。

  作为数字经济的先行者之一,天津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产业体系日趋完备。据统计,2021年,天津市智能科技产业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和限额以上信息服务业的比重达24.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年累计完成产值1847亿元,增加值累计增长9.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634亿元,同比增长15.2%,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中小企业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仅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已超过4000家,涵盖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等领域。

  2022年,数字经济相关政策在全国各地持续落地,为数据加速赋能实体经济提供支持和保障。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报告》为统筹推进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指明了方向。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为助力中小企业科学高效推进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指引。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与蚂蚁集团研究院近期联合发布的《以小“建”大:中小实体企业数实融合新趋势观察》显示,受国际形势影响,传统产业集群发展放缓,县域工业经济中的小商品隐形冠军们开启了数字化突围。以中小企业为主力军的数字化产业带,构成了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进程的产业基础底座。

  数字化转型面临多重障碍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却依然不足。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2021)》显示,2021年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的企业占比为79%,相较于2020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处于应用践行阶段的企业占比为12%,相较于2020年增长了4个百分点;达到深度应用阶段的企业占比为9%,相较于2020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我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依然面临多重障碍。

  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不想转、不会转和不敢转。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中小企业客户业务群总经理王忠认为,中小企业对数字化转型能否真正解决业务痛点问题、实现降本增效存疑;且因路径不明,数字化改造需求模糊而庞杂,关键标准、实施指南缺失,导致没有明确的战略架构;同时,由于信心不足,市场预期不稳、劳动力成本上升、订单下降等造成投资意愿下滑。

  另一方面,大型企业数据垄断现象突出。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数据垄断现象较为严重,大型平台公司和机构掌握大量数据,形成事实上的数据垄断,众多大数据分析技术创新公司只能依附于数据垄断平台和机构,并为其提供服务。中小企业的数据生产力并未得到充分释放。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院长彭正银表示,当前,传统交易平台获客成本不断攀升,私域流量价值逐渐体现,有助于提高用户黏性与转化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公域平台垄断的格局,然而私域流量也存在形成新型流量壁垒的潜在风险。

  此外,一些中小企业负责人表示,一般的数字化服务商往往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体规划所副所长曹浩比喻道,给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更像是哺育“婴幼儿”。中小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往往非常挑剔,它们更需要的是一些小而美的、精准的、能够解决成长发育问题的能量和产品供给。

  多举措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专家认为,中小企业数字化正处于一个拐点之上,亟须紧抓“数实融合”良机加速突破,建议优化政策环境与产业发展环境,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困难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发挥数字平台优势,促进数据要素流动。彭正银建议,充分发挥数字平台市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同时,发挥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融合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发展,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和企业效率提升。

  ——加强数据服务,优化产业环境。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薄文广表示,应鼓励各类产业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加强资源共享,降低技术应用门槛,解决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基础差、门槛高造成的“不会转”,周期长、协同差造成的“不敢转”等难题,为数字经济更好赋能产业提供高质量、精细化服务。

  ——创新人才培养,增强内生动力。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张建宇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智能生产线、数字化系统运维等数字技能人才需求快速增长,除了加强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还应深入推进高校与产业的联动,将产业实践案例和经验积累,转化为人才培养项目,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和企业需要的数字化人才。(王宁)

[ 责编:张慕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 银川:做好供热保障 群众温暖过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