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字化赋能 港口更智能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数字化赋能 港口更智能

来源:人民日报2023-01-03 09:30

  从100%绿电供能到污染源动态监控,从吊机无人化改造到装卸流程可视化升级,港口建设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与港口建设深度融合,不断推动港口生产调度降本、提质、降耗、增效,让港口更智能、更绿色。

  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风光储荷一体化”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助力港口实现100%绿电供能;

  武汉港,阳逻港区集装箱码头——远程理货、闸口无人值守等显著提升港口的自动化水平;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自主研发的集装箱生产作业调度系统,让每个装卸作业指令都可以准确下达;

  …………

  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各地各港口着力推进科技与港口建设深度融合,一项项智能升级的小环节,带来了港口建设的大变化。

  能耗降低17%以上

  使用绿色能源,建设低碳码头

  走进天津港北疆港区,两台巨型风机的叶片正在匀速转动,与全国港口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地面分布式光伏电站,共同组成“风光储荷一体化”智慧绿色能源系统。

  “这套系统让C段码头实现100%绿电供能,与传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相比,能耗降低17%以上。”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公司总经理杨荣说。

  C段码头是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其装卸设备、水平运输设备、生产辅助设备等,全部采用电力驱动。智慧绿色能源系统并网发电以来,已供电2077万千瓦时。

  除绿色供能外,天津港还在港区范围内打造了生态环境大气智能监测平台,174个监测点实现24小时动态监控,对港区污染源进行实时预警,助力码头低碳环保运营。

  随着港口建设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C段码头港区内已难觅工作人员的身影,码头调度和操作都由工作人员在几百米外的智控中心完成。

  前推、侧移、微调、锁扣、定位……在天津港第二集装箱公司智控中心,远程控制司机冯旭紧盯着屏幕上的超高清视频,熟练地控制着操纵杆,仅用75秒就为1公里外的货车完成了集装箱装卸。

  杨荣介绍,港口的高效运转,得益于天津港集团自主研发的智能水平运输系统,“作为智慧码头的大脑,这套系统联通着码头12台岸桥、42台场桥、76台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

  去年以来,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月吞吐量增幅超过20%,相比于传统集装箱码头,人员数量降低60%,减少集装箱作业倒运环节50%。

  2022年10月13日,随着标准箱从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上稳稳吊起,装入近400米长的“中远海运天秤座”集装箱货轮,码头完成了100万标准箱指标。从开工建设到第100万个标准箱,码头仅用时33个月。

  两公里外完成操作

  远程智能理货,减少安全隐患

  天空飘着细雨,一艘货船正缓缓驶向武汉港阳逻港区集装箱码头。几天前,船代公司通过系统申报了货物的详细信息,码头操作部早已安排好作业计划,船一靠泊,就可以马上开工。

  货柜起吊的一刹那,安装在岸桥上的球形摄像机开始运转,自动对集装箱和在内场等待的集装箱卡车进行全方位扫描。

  两公里外的智能理货监控室内,理货员陶佳紧盯着面前的两台电脑。“摄像机自动抓取了集卡车牌和集装箱箱号、箱型等信息,后台还对集装箱残损、箱体铅封的图像进行采集,通过5G网络实时传输到电脑上。”

  陶佳指着屏幕上的照片说:“看,系统正在进行比对,检查无误后,点击确认装卸数据,生成船舶积载图,一个完整的理货作业流程就结束了。”

  理货是集装箱进港的第一道关,也是码头和船方交接货物的重要环节。去年9月,基于5G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的智能理货系统在武汉港阳逻港区实现全覆盖。理货员彻底告别了“站位盯箱”,不再置身于集卡穿梭、岸桥起吊的作业现场,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

  “目前,我们一个班次仅安排4名理货员,1名理货员可同时操作3条作业线,信息识别准确率超过98%。”武汉中理外轮理货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王攀峰说。

  另一边,集卡司机易师傅正驾车前往码头堆场。打开手机,集卡预录APP上推送了两条提箱信息,作业区间、提单号和箱号标得一清二楚。地磅称重后,易师傅在闸口机器上扫描提箱预约码,通道便抬杆放行,集卡顺利进入港区。

  “以前,大家出港前还要排队办理纸质单据手续,耗时又费力。现在全程不用下车,方便多了!”易师傅说。

  2022年,阳逻港区全面推行智能闸口改造。改造后,闸口自动识别集卡车号和箱号,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车辆平均过闸时间从以往的160秒缩减至30秒。港区还运用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自主设计了一套网上预约受理平台,将货代、司机、海关等各节点的业务数据集成为数据流,码头可快速获取集装箱进出场动态,实现作业资源的科学调配。

  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幅25%

  整体规划预判,优化作业路径

  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内,集装箱卡车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而路面上平稳行驶的集卡内却空无一人。

  原先在港区开集卡的司机王启明,此刻正坐在办公楼里的远程驾驶舱内,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面前的监控画面,他的工作是在必要时进行车辆的远程人工接管,确保集卡平稳安全运行。

  2022年8月30日,宁波舟山港智能集卡首次实现在封闭区域内的两路“无人化”实船作业。得益于宁波舟山港自主研发的集装箱生产作业调度系统n—TOS,每个集装箱的装卸作业指令都可以准确下达。

  作为码头的“核心大脑”,该系统经过了数百次测试和9轮上线演练,于2020年上线,成功填补技术空白。目前,n—TOS系统已在宁波舟山港主要集装箱码头实现全覆盖。

  如今,借助n—TOS和IECS智能设备调度系统组成的“双芯大脑”,宁波舟山港能够对港口生产作业进行整体规划预判,给出最优作业路径,同时发送给远控设备,实现集装箱的位移,完成货物的装卸。

  “除了智能调度系统,导航定位系统和5G通信系统也至关重要。”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小波说,宁波舟山港拥有以5G通信技术为支撑的骨干网络,612座公用干线航标全部升级为北斗设备。现在,凭借5G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特性,宁波舟山港已经实现了多台智能无人集装箱卡车并发作业。

  目前,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已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远程操控设备集群。相比两年前,港区整船装卸效率提升10%,集卡作业等待时间、通过时间缩短8%,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幅25%。(本报记者 靳 博 强郁文 窦 皓)

[ 责编:张慕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八届进博会丨中国馆精彩亮相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创纪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遥远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起源区域有哪些特征,人类至今知之甚少。但科学家们正在通过分析太阳爆发活动,探究恒星大气爆发活动的奥秘。
2025-11-06 10:35
这几年,子午工程已经有不少应用场景。例如在航天员出舱时,提前进行空间天气预报,避免在太阳风暴来临、空间有高能粒子时出舱,保护航天员健康安全。
2025-11-06 10:34
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形态从手环、手表延伸至耳机、眼镜、戒指等形式,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改变了消费者生活方式,推动着健康管理、时尚消费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025-11-06 10:32
电动车充电慢、冬天“趴窝”、安全隐患大……这些困扰电动出行的难题,迎来了突破性解决方案。
2025-11-06 10:19
目前,我国约70%的待发现油气资源蕴藏在深层超深层、复杂构造及非常规等新领域。如何找到这些宝贵的油气资源,精准绘制“藏宝图”?
2025-11-06 10:17
天问一号环绕器利用高分辨率相机于近日成功观测到星际天体——阿特拉斯(3I/ATLAS)。其间,天问一号环绕器距离目标天体约3000万千米,是目前观测该天体距离最近的探测器之一。
2025-11-06 09:56
为确保航天员生命健康安全和任务圆满成功,经研究决定,原计划11月5日实施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将推迟进行。
2025-11-05 10:59
4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消防救援局在京举行2025年全国消防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
2025-11-05 04:20
当前,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2025-11-05 03:50
近日,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11-05 04:20
科技论文是衡量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
2025-11-05 04:20
近年来,中国审定推出了一批高产稳产、绿色节水、优质专用小麦新品种。2021年,这一情况出现了转变:“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等3个国产白羽肉鸡品种通过审定,中国白羽肉鸡育种攻关实现从0到1的实质性突破。
2025-11-04 09:06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2025-11-04 04:25
人工智能的出现源于人类对提升生产效率与改善生活品质的持续追求,这一根本动因要求其发展必须始终以服务人类、增进福祉为核心。
2025-11-04 04:25
如何在新学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做好运动前准备和运动后体能恢复,已成为受到广泛重视的问题。
2025-11-04 04:25
我所在的他山中学,是贵州黔北山区的一所普通县中,有着4000多名师生。作为校长,我常常在思考: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为学生开辟更广阔的成长路径?在日复一日的探索中,
2025-11-04 04:25
11月3日11时47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六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1-04 04:35
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指示物种,保护鸟类是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环节。我国是世界上鸟类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5-11-03 05:05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2025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刻把握我国城市发展所处历史方位”,“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
2025-11-03 05:05
“从南极到北极,从草原到荒漠,到处都有昆虫的踪迹……”第三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昆虫博物馆内,参会观众被讲解员李姗姗的讲述深深吸引。
2025-11-03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