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3D卫星】“中国茶”申遗成功!卫星视角“瞰”我国六大茶类主产地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3D卫星】“中国茶”申遗成功!卫星视角“瞰”我国六大茶类主产地

来源:光明网2022-12-02 19:10

  近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十七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制茶师根据当地风土,运用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发展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让我们跟随卫星的视角,饱览我国苍翠叠伏的茶园美景。

【3D卫星】“中国茶”申遗成功!卫星视角“瞰”我国六大茶类主产地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它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整形、烘干等工艺而制作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得名于绿化色泽和茶汤的鲜绿格调。

  安徽郎溪县被誉为“中国绿茶之乡”,是中国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近年来,郎溪县政府从茶园基地建设、培育经营主体等八个方面支持郎溪县茶产业发展,同时加快促进茶旅融合发展,大力弘扬中华茶文化。

【3D卫星】“中国茶”申遗成功!卫星视角“瞰”我国六大茶类主产地

  黄茶是中国特产,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闷黄”的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位于米仓山南部,气候分明,土壤富含锌和硒元素,由此孕育出旺苍茶叶的独特品质。这里已建成全国最大的黄茶生产基地,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特色黄茶之乡”。

【3D卫星】“中国茶”申遗成功!卫星视角“瞰”我国六大茶类主产地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属后发酵茶,黑毛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

  “安化有好茶,黑茶传天下”,安化是中国黑茶第一县。安化千两茶的制作分黑毛茶制作和精深加工两个阶段,黑毛茶制作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复揉、烘焙5道工序,精深加工工序则要复杂得多,包括筛分、拼配、软化、装篓、踩压、扎箍、锁口、冷却、干燥等一系列环节,经日晒夜露55天制作成黑茶成品。

【3D卫星】“中国茶”申遗成功!卫星视角“瞰”我国六大茶类主产地

  白茶,属微发酵茶,是中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白茶不经杀青或揉捻,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的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质特点。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处于闽浙交界地区,其独特的海拔、地势、土壤和气候环境,具有适宜白茶生产的自然条件。福鼎白茶制作中不炒不揉,文火足干,以适度的自然氧化,而保留了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其初制原理和工艺规程主要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

【3D卫星】“中国茶”申遗成功!卫星视角“瞰”我国六大茶类主产地

  乌龙茶,属于青茶、半发酵茶,其品种较多,是中国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它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广东乌龙茶类的名茶——凤凰单丛茶,主要产于潮州市凤凰山区。凤凰乌龙茶泡法是中国传统的工夫乌龙茶的品饮方法,重在欣赏它的清香和醇味,所以多用冲泡法,即将3—5克红茶放入白瓷杯中,然后冲入沸水,几分钟后,先闻其香,再观其香,然后品味。

【3D卫星】“中国茶”申遗成功!卫星视角“瞰”我国六大茶类主产地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其中萎凋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即把茶叶在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均匀摊放,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散发部分水分,使茎、叶萎蔫,色泽暗绿,青草气散失。

  “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福建武夷山市拥有适宜茶叶生长的气候、土壤和自然环境,是我国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同时也是“万里茶道”的起点。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源于明末,成于清初,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制作工艺包含萎凋、做青、双炒双揉等共10道工序。既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又独具“岩骨花香”的乌龙茶神韵。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中国几千来年的茶史就是技术改进、品种改良的历史。通过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一盏小小的中国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已经成为我国与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媒介,成为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

  联合出品:光明网 共生地球

  统筹:赵刚

  执行策划:杨亚楠 秦敏芽 陶媛

  卫星技术支持:贾博文 吕科霏

  卫星数据来源:吉林一号卫星

[ 责编:陶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 甘肃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春播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量子光源芯片是量子互联网的核心器件,可以看作点亮“量子房间”的“量子灯泡”,能让互联网用户拥有进行量子信息交互的能力。
2024-04-19 09:50
在山西省翼城县,通过政府搭台,构建科企合作机制,普查新发现的爆裂玉米种质资源“珍珠玉米”加快了品种开发步伐。
2024-04-19 09:48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