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其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的总和,将彻底改写现代化的世界版图,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件有深远影响的大事。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全面织密社会保障网,增强保障的均衡性和可及性,能够有效提高社会韧性,更好为新征程保驾护航。
人身险业长期以来就是参与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力量,社会保障的任务越重大,人身险业的责任越大。特别是国有保险公司,更应该发挥“头雁”作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人寿作为寿险业的中流砥柱,始终坚持为民造福,借助公司产品服务、营销体系、生态平台、资金运用、风险防控五大优势,助力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增进人民福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新征程上,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我们必须更好地服务民生保障,着力服务新群体,把握新模式,提升新能力。
服务新群体
近年来,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加快发展,我国社会结构、人口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新群体已成为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全民覆盖、公平统一的关键群体,也是寿险业经营的焦点。
一是关注新生代。数据显示,我国80、90、00后人口总量已接近我国总人口的40%。新生代已成为我国生产和消费的中坚力量。为新生代提供稳定预期,事关整个社会稳定。有市场调研表明,在购买过商业保险的人群中,80后、90后群体的占比已超过75%。有意愿购买商业保险的群体中,新生代占比也达到70%以上。新生代保险意识更强,同时购买理念更加成熟,主要表现为注重家庭保障,首次购买重疾险、年金险的时间更早,对保险科技接受程度更高等特点,但对寿险公司产品和服务更加“挑剔”。
二是关注新市民、新业态从业人员。我国新市民人数约有3亿,占城镇就业人口的65%左右,特别是外卖、快递、网约车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大多来自新市民。由于新市民流动性大、没有当地户籍等特点,容易出现“漏保”“脱保”“断保”的情况,同时该类人群多以路面交通或建筑工地为基本劳动场景,往往面临各类事故风险,职业风险尚未得到充分保障。需要商业人身险发挥保障的灵活性,为该类群体提供可得性强、成本可控、解决职业痛点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关注新脱贫人口。我国已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近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该类群体在面对风险时,仍呈现出较大的脆弱性。在各类风险中,重大疾病是致贫返贫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要织密防返贫保障网,就必须先解决脱贫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进一步降低医疗自付比例,让脱贫人口花小钱享受大保障,而这无疑是寿险业的“主战场”。
四是关注新可承保人群。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首次突破14%。同时,全国有2.45亿高血压患者,超1.3亿糖尿病患者。慢病、高龄、失能、半失能、心理疾病患者等人群,对医疗险、意外险的保障需求更高,但由于该类群体风险敞口更大,常年处于商业保险保障之外,单纯依赖基本社保体系,既有保障不足的近忧,也有负担过重的远虑。近年来,寿险业已逐步打破过去承保禁区,围绕老龄、带病体的产品服务创新不断,但规模仍然有限。
面对新群体保障不足、不充分的问题,中国人寿坚持保险姓保,积极为新群体提供保障。2021年公司为社会提供381万亿元保额的风险保障,提取责任准备金3.4万亿元。我们持续推出乡村振兴和新市民专属保险产品,在28个省区市落地开花;大力发展专属商业养老业务,部分试点地区新业态和灵活就业人员占比超过70%;针对癌症患者用药贵的难题,推出专属特药险产品,广受青睐。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普惠保险已承保3.4亿人次,保额47.6万亿元,其中承保老年人、残疾人及带病群体达3800万人。目前35岁以下年轻群体已经成为公司长险新增客户主力。
把握新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发了更高层次的保险产品和服务需求,寿险作用正从单纯的经济补偿转向“经济补偿+风险减量”,初步形成了三种保险保障模式。
一是一张保单全覆盖模式。强调尽可能把多种风险纳入一张保单,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保障需求。该模式的优势在于,消费者只需一次购买即可享受全面保障,保单管理简便。但“大而全”也带来了“高价低保”的问题,即价格相对较高,但每一种保障水平都有限,针对客户特定风险保障不足。
二是通过“主险+附加险”满足模式。该模式强调以储蓄功能产品为主险,根据客户需求,灵活附加如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等保险产品,从而更加具有针对性,保险保障水平更高。但该模式也仅限于风险事后经济补偿,无法降低客户发生风险的概率。
三是“产品+服务”风险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保险产品组合,叠加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养老看护等附加值服务,实现了客户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随着收入的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理念、养老观念正发生深刻变化,更健康的体魄、更体面的晚年生活、更有质量的生命等等成为新期盼。据统计显示,2020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营业收入突破7万亿元,2024年有望达到9万亿元。另一组数据显示,目前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医疗、健康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超2000亿元。
长期以来,中国人寿主动作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积极构建“产品+服务+科技”新模式,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保障需求。公司不断丰富产品服务供给,福字系、康字系产品多次迭代更新。通过整合线上线下及内外部医疗健康管理资源,国寿大健康平台服务项目数量过百,累计注册用户量位居行业前列。中国人寿深入推进健康养老供给侧改革,支持“国寿嘉园”专业养老品牌,先后发起设立规模达500亿元大健康基金和200亿元大养老基金。
提升新能力
新群体带来了新需求,新模式带动了新领域,寿险业必须加快能力升级,进一步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对接,更好发挥惠民生、暖民心功能。
一是需要持续提高生态整合能力。寿险公司在整合风险管理价值链中具有独特优势。在资产端,长期性、大体量资金优势,能够有效对接医养产业长周期、大规模投资需求;在负债端,寿险公司拥有大量优质客户,能够深入推动医疗、康复、护理、养老等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但康养生态涉及医药、健康管理、专业看护等多个领域,投资回报低、回收周期长、专业程度高,打造“保险+”生态圈,需要长期的战略耐心、大量的专业人才储备和不懈的经验积累,不能急于求成。
二是持续提高风险识别、精准定价能力。带病体、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保险需求高,但风险敞口大,而目前行业对此类人群风险控制的专业技术工具相对匮乏,产品设计水平还处在初级阶段,加之我国近年来重疾险的理赔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因此,寿险公司必须强化风险管控,加强与医院、医保局以及健康管理第三方的合作,深入分析、完善特殊人群的年龄、疾病分布等画像信息,积极参与“三医”改革,推动医疗服务标准化,持续提高精准定价和风险管理能力,平衡盈利与赔付水平,确保为特殊群体提供多层次、可持续的保障。
三是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送达能力。再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也必须通过合适的途径送达客户。当前,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从第三方统计的数据来看,保险实际用户投保渠道中,约73.2%的用户曾在互联网保险商城投保,约62.4%的用户曾通过保险公司官方自营渠道投保,也有约47.3%的用户通过保险代理人投保。面对消费群体和消费习惯的重大变化,寿险公司需要加快推进营销体系改革,加大数字化建设力度,夯实综合化经营基础,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精准送达能力。
多年来,中国人寿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公司打造了一支行业领先的销售、精算、产品、健康管理、风控人才队伍,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我们加快推进营销体系改革,“一体多元”布局更加成熟,销售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公司大力推进数字国寿建设,销售、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线上化水平大幅提高,业务线上化率达到96.5%,在200多个地市开通“理赔直付”服务,与3万多家医院进行“一站式”对接,实现出院即赔付的“零时效”。
路就在脚下,光明就在前方。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擘画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图景。中国人寿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扭住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力服务健康中国建设,集中一切力量,切实为建设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贡献国寿力量。(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党委委员、副总裁,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书记、总裁 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