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

来源:人民日报2022-11-23 10:20

    山地连绵起伏,茶园郁郁葱葱,绿叶中白花绽放,村民们在山坡忙碌……初冬时节,贵州省普安县地瓜镇屯上村依然生机勃勃。

    4年前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捐赠屯上村的“白叶一号”扶贫茶苗,今年正式迎来首采季,“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正在这里续写。

    “茶园带动了我们和周边村寨691户2020名脱贫群众增收,2020年以来务工收入超过1100万元。”望着漫山茶树,屯上村党支部书记孔令金介绍。

    以获赠2000亩白茶苗为契机,普安县因地制宜发展茶产业,如今茶园总面积扩大至18.3万亩,其中“白叶一号”1.3万亩,茶叶综合年产值近17亿元。

    先富帮后富,白茶苗跨越千山万水落脚小山村

    吃完早餐,谭化爱骑上电动车,8点准时来到“白叶一号”茶园上班。山坡上已聚了上百名老乡,趁着天气晴朗,抓紧补种、除草、施肥。

    “每月务工收入两三千元,比以前多赚不少呢!”谭化爱4年前还是屯上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两个孩子还在上学,村里提出发展茶园时,谭化爱犹豫了很久才把自家8亩坡地流转出去,“当时担心茶园发展不起来,吃饭就会成问题。”

    屯上村地处乌蒙山腹地,最高海拔超过1800米,人均耕地仅半亩。村里曾尝试在坡地发展一些产业,但因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所限,作物既难丰产也难卖出。村民们纷纷外出务工。

    来自浙西北群山里的白茶苗,为小山村送来致富希望。

    在浙江省宁波市对口扶贫干部协调下,普安县获赠2000亩“白叶一号”茶苗。经过深入调研,屯上村被认定为白茶理想种植地,县里提出在这里连片种植1500亩。2018年10月,跨越1900公里的“白叶一号”茶苗在屯上村落脚。

    一座造型如叶片的别致小楼矗立在半山腰,这是前不久新建的茶园接待中心。楼下,一条红砖步道通往远处,徜徉在茶园,如同置身美丽景区。

    为了种好“白叶一号”,普安县专门制定方案,从建设标准、茶园管护和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详细规划,并筹资完善了茶园基地的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屯上村等各受捐村积极引导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白叶一号”产业利益联结覆盖到全县2577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硬化路串起家家户户,又延伸到山间地头,沉寂的山坡变了模样。

    茶园在绵延,乡亲们的创富劲头越来越足

    11月中旬,在屯上村向村民示范补种新苗时,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杨斌发现部分茶树的叶子有点卷边,马上掏出手机拨通了视频电话。“不要着急,这是正常现象,因为阳光强烈造成的。”通过视频,电话那头的黄杜村技术指导员盛志勇看出问题所在。

    解答了杨斌的疑惑,盛志勇询问起新苗补种情况,还交代了一些冬季管护注意事项。一问一答间,两种不同口音的交流声,与基地里的欢笑声、机器声交织,亲切又热闹。

    当初筷子长的小茶苗,如今枝繁叶茂,杨斌百感交集:“从茶苗运到普安的那一刻起,后续帮扶就没断过线,确保爱心茶树栽得活、种得好。”

    “现在党的惠民富民政策这么好,又有那么多人想着我们、帮助我们,一定要珍惜机会,撸起袖子加油干,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在茶园基地务工4年,张梅两口子不仅摘掉了贫困帽,还逐渐掌握了白茶种植技术。今年,她自家购买茶苗,种上了4亩白茶,还让大学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回来一起创业。

    在屯上村,张梅家不是个例。随着“白叶一号”茁壮成长,乡亲们的创富劲头越来越足。除了1500亩“白叶一号”茶苗,村民们还自发种植了800多亩白茶苗。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普安县委书记龙强说,“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将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引导乡亲们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致富本领,让茶产业成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引擎。”

    着力补短板,拓展产业链带富更多乡亲

    茶叶在上下翻滚中舒展开来,汤色渐渐嫩绿明亮,清香沁人心脾……“这是本地产的‘白叶一号’,经专业机构评测,品质不比原产地逊色。”在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展厅里,公司总经理黄仕洪一边沏茶,一边讲述茶叶的故事。

    茶园建成第二年,浙江茶叶集团与普安县联合投资建设了“白叶一号”茶产业园,引进全自动茶叶生产线,并以携手合作为寓意注册了“携茶”品牌,帮助当地解决茶叶加工、品牌推广和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

    从去年茶园试采开始,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到全产业链发展。今年,公司加工出2000多公斤茶叶,销售额达300多万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做大产业,还要合理分配好收益。”黄仕洪介绍,明年茶园即将迎来丰产期,在春茶开采前,公司将把茶树经营权全部交还给农户,届时茶青销售收入就直接进了村民腰包。“让农户成为茶园种、管、采各个环节的主体,并不意味着我们撒手不管,公司将继续保障管护、加工和销售。”

    打小跟着长辈学炒茶,37岁的黄崇丽制茶手艺好,可曾苦于没有品牌和销售渠道,茶叶卖不出好价钱。随着普安县茶叶产业链逐渐完善,黄崇丽动了创业的念头。2018年起,她在邻近的楼下镇偏坡村流转来300多亩坡地,购苗种植白茶,严格按照“白叶一号”茶园标准实施管护。

    “申请到‘白叶一号’公共品牌使用权,能共享市场红利。”今年,黄崇丽的白茶收成不错,卖出一部分茶青后,她自己加工了700斤干茶,很快就被省外茶商购买,毛利润喜人。

    与黄杜村茶苗相伴而来的,是专业技术模式、产业经营门路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在补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上下更大功夫,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茶产业特色优势,让绿水青山带富更多乡亲。”普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松峰说。

    “‘白叶一号’青又青,长在茶山绿茵茵。采得茶叶来喝起,含在口中甜在心。现在政策真是好,永远不忘党的恩……”普安山歌婉转悠扬,回荡在那青青茶园。(本报记者 汪志球 程 焕 陈隽逸)

[ 责编:张慕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二号与空间站完成对接

  • 我国在建最北高铁全线铺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从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获悉,截至11月21日,我国最长原油管道——西部原油管道实现安全平稳运行18年,累计输送原油超2亿吨。
2025-11-24 03:15
作为中国和南非两国合作推动科普教育的重要实践,中国科学技术馆与南非Sci-Bono科学中心合作建设的“倾听科学空间”2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逾百嘉宾和观众到场体验。
2025-11-24 03:15
为AI4S领域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产业落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助力企业技术创新与行业生态构建。
2025-11-24 03:15
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从科技、文化、社会等维度,综合勾勒出2025年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科技前沿动态、科学传播与社会文化融合的整体态势和核心方向。
2025-11-21 15:11
枫清科技与麒麟软件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AI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信创产业生态的完善与发展。
2025-11-21 13:13
走进国家重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辰山中心种子冷库,零下20摄氏度的寒气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编号的收纳容器中,是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各类野生植物种子。
2025-11-21 09:5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