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牛油果盒马村落户云南孟连:打造首条国产即食牛油果供应链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民生 > 正文

牛油果盒马村落户云南孟连:打造首条国产即食牛油果供应链

来源:中国商报网2022-11-16 11:32

  11月15日,牛油果盒马村在云南普洱市孟连芒信村揭牌。今年10月起,这里产出的牛油果正以超越进口的品质,走向全国盒区房。

  “孟连地处中缅边境,是目前为止最偏远的盒马村,但他却是中国牛油果的中心。”盒马水果采销总监陈杨辉介绍,未来三年,盒马将承销1亿元的孟连牛油果,双方联手打造一条覆盖全国的国产即食牛油果供应链路。

  四季如春吸引牛油果在此安家

  牛油果有点个性。

  很多人第一次吃时,直呼“如同嚼肥皂,腻且无味”,多遭冷落。

  但多吃几次,又夸赞:“清香扑鼻,口感丰腴。森林奶酪!”

  跟牛油果命运相近的是,与缅甸一河之隔的云南孟连,也曾是一个常被忽略的边境小城。

  可能都曾遭遇过冷淡,双方才在过去十几年时间,来了一场双向奔赴。

  牛油果盒马村的负责人、普洱绿银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祁家柱介绍,牛油果树属于浅根作物,瘦弱娇气,受不了风寒和酷暑。孟连地处北纬22°,年均气温20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雨充足,在同一纬度上的西半球,诞生了“世界牛油果之都”——墨西哥米却肯州。

  同时,孟连的喀斯特地貌,肥沃土壤下是渗水性较好的岩石,既保证果树喝饱水,又保证了根系正常呼吸,堪称国内最适宜牛油果生长之地。

  更难能可贵的是,中国牛油果一直依赖进口,但是动辄30天的船期,让美洲牛油果不得不在五六成熟的时候采摘。国人对进口牛油果漫长的等待,为孟连这座边境之城的崛起迎来了机会。

  顺应市场需求打破进口垄断

  2017年,经过十年研发,孟连芒信村首批牛油果树投产。一年后,牛油果被上升到“一县一品”的战略地位,举全县之力大规模种植。

  “种”的问题解决后,下一步就是“卖”。

  靠着健身风潮带动,牛油果消费在近几年爆红。但初出茅庐的国产牛油果,却因为链路、品牌、渠道等一系列问题,迟迟无法撼动进口的地位。

  销量受阻,价格暴跌,果贱伤农的故事再度上演。

  “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卖出好价钱,必须要有过硬的品质。”盒马水果采销总监陈杨辉回忆,跟孟连种植户接触后,双方立马开始了探索——在上海、北京、成都、西安等主流城市设立熟化处理中心,八成熟的牛油果采摘后,运抵大城市加工,上架,整个过程不超过5天。同时,盒马还为孟连即食牛油果添加调料包,引导用户解锁不同口味的牛油果吃法。

  不久之后,在盒马用户群,不少用户开始分享国产牛油果的吃法,众多消费者反馈:孟连牛油果是当之无愧的“国货之光”。

  数字化基地亩产是之前的5倍

  合作前,孟连牛油果最早9月份就上市,为了达到更高的干物质含量(衡量牛油果品质的指标),农户按照盒马标准将采摘期延后了1个月。只有单个克重达到240g、干物质含量达到25的“重磅选手”,才有机会被放上盒马的货架。

  如今,在盒马稳定订单的加持下,孟连牛油果种植户彻底放开手脚,全面投入农业的现代化转型。

  在这样一个边境上的盒马村,天上飞的是无人机,地里埋的是智能滴灌设备,所有施肥、护植等环节,通过一部手机就能轻松操作。

  在分拣中心,每颗牛油果都要经过严格“体检”,表皮的一丝破烂都逃不过红外线的“法眼”。

  供应链完善了,每天一辆辆冷链物流车从这里驶向全国20多个省市,村庄与外界的经济动脉畅通无阻。

  以往宁静的小村庄,祖国西南地区最遥远的地方,如今却是中国牛油果生产的“中心”,占据了国产80%的产量。

  “去年跟盒马合作后,合作农户终于从土地上拿到了“分红”。亩产值最高可达三万,是种植玉米、甘蔗的5倍。”祁家柱感概,十余年来,孟连农民不一般,让牛油果在中国扎根安家。

  与此同时,牛油果也用自己的方式在反哺孟连人民。当地7万多亩的牛油果树林,郁郁葱葱,叶片浓绿茂密,为荒山造林、保护水土流失起到巨大生态效应。

  陈杨辉介绍,不止是孟连牛油果盒马村,很多发展起来的盒马村都在祖国的偏远地区,内蒙古的沙漠中,新疆交通不便的山村里,盒马用数字化供应链实现南菜北运、西果东输,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跨越半个中国,来到消费者的餐桌。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夕发朝至!京港、沪港间开行高铁动卧列车

  • 乌鲁木齐:“游牧文化旅游节”开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