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蹄疾步稳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蹄疾步稳

来源:经济日报2022-10-19 09:49

  口袋公园

  “邹小帮”帮代办员指导群众办理业务

  中国棉纺织名城、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14种工业产品规模、市场占有率国内领先;成功撤县设市通高铁,获评山东省工业十强县,成为山东省综合改革试点,连续入选全国百强县,多次入围全国工业、创新、投资潜力、营商环境等百强县榜单,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邹平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近年来,坐落在山东滨州的邹平市实现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乡村振兴、民生水平等多方面历史性突破;如今,邹平正全力实施“九大工程”,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奋力建设富强文明新邹平。

  以制造业立市 靠制造业崛起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

  邹平将工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创新驱动、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底气十足。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12.47%,位列全国百强县前茅,税收占比79.07%。全国41个工业大类邹平现有27个,打造出邹平国家高端铝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国糖都等荣誉称号,涉铝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2700亿元,中高端铝制品占比提高到71%。2021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41亿元,居全省县域前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到378家,其中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过50亿元企业、过10亿元企业分别达到8家、19家、49家,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达297.73亿元。魏桥创业集团入选世界500强,2022年位列第199位,较2012年上升241个位次。

  科创平台加速搭建,研发人才投入持续领先,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38%,位列全省前茅。培育各类科技创新平台49个,其中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7个,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91人,其中院士10人,自主培养国家新型人才2人、省泰山系列人才6人;2022年将人才专项资金提升到1亿元,设立10亿元人才创业基金,出台“人才兴邹”新政,以真金白银支持八方英才创新创业。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加快推进低碳转型

  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邹平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实施“四减四增”行动,焦化等传统产能陆续转移退出、实现高端绿色蝶变,公改铁落地投用、公改水加快推进。邹平货运铁路专用线正式开通运营,成为区域发展的绿色交通大动脉。能耗排放显著降低、产业结构显著优化、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近十年,全市SO_2、NO_2、PM10浓度分别下降90%、50%、60%,空气优良天数提高到260天,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山清水秀、鱼游浅底已成为邹平常态。

  坚持绿色发展“项目为王”,邹平形成项目建设梯次推进、滚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十年来,邹平高标准谋划建设项目1000余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其中省市县重点项目680个。魏桥轻量化基地、魏桥铝深加工产业园、中欧循环科技产业园、新医药产业园等一批高端低碳产业项目依次落地。济青高铁邹平站、济青高速改扩建、邹平货运铁路等一批重大基建项目先后建成,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承载力、助推邹平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邹平立足全球视野谋发展。开放之路更加广阔。率先成立山东省县级保税物流中心,150余家企业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合作关系。服务效能更加优质。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一门办理”“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审批时限平均压缩60%以上,邹平市场主体达到8.1万户,较10年前增长5倍多。高标准建成优秀企业旗帜广场,成功举办企业家大会,用真心、真情、真诚惠企服务。

  乡村振兴 共建共享

  推动城乡共同富裕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邹平市投入真金白银保障民生。2012—2021年,民生支出由43.32亿元增至77.69亿元,年均增长6.4%,占比稳定在80%以上。

  打赢脱贫攻坚战,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在山东率先设立防贫保险、防贫特困救助基金,全市1462户、320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基础保障更加稳固,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妇幼保健院新院、城南新高中等先后投用,鲁中职业学院新校、市人民医院新院等落地建成,新增学位4.73万个、医疗及养老床位数过万张,16处镇街卫生院、299处卫生室全部达到省规范化建设标准,群众可以享受更高水平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邹平画卷。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十年来增长56.4个百分点,高标准农田覆盖率、农业综合机械化率等均居全省县域前列;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邹平供销社连续7年位居全国百强县社前列;邹平被评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入选省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乡环卫体系、无害化厕所实现全域覆盖,被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翻番增长,收入比由10年前的2.14∶1缩小到1.78∶1,居全省前列;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从不足30%到实现全覆盖,邹平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市。

  “一体规划、分区推进、相互支撑”,邹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城市建设更加完善。十年来,实施城建项目323个,完成投资129.2亿元,城镇化率从54.3%增长到68.7%,居全省县域前列。城市治理更加有效。平安邹平、法治邹平建设深入推进,开创“全科大网格”社会综合治理模式,平安建设群众满意率持续提升,被评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城市内涵更具深度。先后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正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邹平城市出新出彩,群众生活更美好。

[ 责编:张慕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