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14万亿元 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114万亿元 彰显高质量发展成色

来源:经济日报2022-10-18 09:31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年来,我们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充分展现新时代我国经济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多维度呈现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潜力,本报即日起推出“数评新时代中国经济历史性跃升”系列评论,从经济总量、粮食产量、市场主体、居民收入等角度进行深入阐释,同时推出多种形式融合报道产品,敬请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非凡十年,成就斐然。我们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举世瞩目的中国答卷!

  看速度,2013年至2021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6%,高于2.6%的同期世界平均增速,也高于3.7%的发展中经济体平均增速,经济增长率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增长2.2%,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保持正增长的国家。

  看体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跃升,继2020年跨越100万亿元大关后,2021年又突破110万亿元,达114.4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为2012年的1.8倍。2021年,我国人均GDP达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连续3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接近了世界银行划分的高收入国家门槛。

  看分量,2021年我国GDP占世界比重达到18.5%,比2012年提高7.2个百分点。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谷物总产量、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服务贸易、吸引外资、国内消费市场规模世界第二,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

  看质量,我国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产业发展持续向中高端迈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潜力不断释放,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经济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经济发展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看贡献,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8.6%,超过七国集团国家贡献率的总和,是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

  回顾十年,我们有基于切身体会所确认的深刻认识。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体量越大,风浪越大,掌舵领航越重要。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十年来,我们遭遇各种风险挑战,其复杂性严峻性前所未有。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党中央多次强调,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十年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耗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速,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持续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4.7%,比2012年末提高11.6个百分点……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新征程上,要紧紧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中国制度的显著优势,有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在新征程创造更大奇迹!(金观平)

[ 责编:张慕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普京共同出席“中俄文化年”开幕式

  • 2024年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站气氛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宁波与舟山之间金塘水道下方,全长16.1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1.21公里。
2024-05-17 10:14
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减碳约1.66吨,中国2023年出口120万辆新能源车,每年可减碳约200万吨。
2024-05-17 10:10
5月15日,由载人航天工程投资建设、我国首个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点火试验成功,试验台发动机具备在千帕级以下真空工作环境中持续千秒的高空模拟试验能力
2024-05-17 10:08
4月29日11时08分,随着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刀盘缓缓转动,南通的崇太长江隧道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这条深潜地底的机械巨龙,将在长江水下掘进11.325千米,崇明岛不通高铁的历史即将终结。
2024-05-17 10:07
立足“三地一区”的战略定位,安徽正在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通江达海、左右逢源的发展优势。
2024-05-17 10:03
在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方面,江西将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2024-05-17 10:01
伴随螺旋桨的轰鸣,一辆“空中的士”——旅航者X2正展翅翱翔。看完飞行表演,步入小鹏汇天展示厅,大家对这辆“会飞的汽车”充满好奇。
2024-05-16 10:29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3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2024-05-16 10:26
这对宇宙线粒子的传播、星系气体的动力学和宇宙磁场演化等研究领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观测结果
2024-05-16 09:36
近日,前往月球探索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16 09:08
《自然》杂志审稿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成果开启了量子互联网研究的新篇章”,“为未来大规模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2024-05-16 09:02
日前,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拎着一篮“冻眠”荔枝上台“带货”。
2024-05-16 08:59
既然有“小时”,那么是否也有“大时”?东西方的历法计时方法有何异同?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历法计时的交流与发展?
2024-05-15 17:04
微生物合成天然产物时,大量合成基因仍处于沉默状态,限制了更多新天然产物的合成,这些产物被称为微生物“生命暗物质”。”罗小舟介绍,团队将持续推进菌株的开发改造工作,探索链霉菌在生产抗生素和天然产物等方面的产业应用。
2024-05-15 10:18
十四次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中国残联14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今年全国助残日活动的主题为“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并介绍科技助残工作进展和科技助残创新案例。
2024-05-15 10:16
为促进数字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将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在着力规范竞争方面,《规定》顺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特点、新趋势、新要求,完善各类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标准及规制要求。
2024-05-15 10:15
研究团队经过大量研究论证过程,为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装备了多项先进智能算法及技术,充分确保了无人机集群的智能化和稳定性。”团队负责人介绍,未来,团队将继续在仿萤火虫通信无人机通信距离、速率、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2024-05-15 10:14
近日,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中心预警了一起因施工作业导致的供水泄漏三级风险事件:在人流量较大的蜀山区金寨路与南二环交口附近,管道长期暗漏,很可能导致路面塌陷。
2024-05-15 10:13
据近期《自然·通讯》杂志报道,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机器学习工具创建了一个表现出混沌行为的电子电路的数字孪生模型。结果表明,新方法与线性方法相比,实现了更高的准确度,且比以前基于机器学习的控制器的计算复杂性显著降低。
2024-05-14 10:36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物理学家、HEPS工程副总指挥李煜辉表示,HEPS不是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建造,而是从头开始建造。
2024-05-15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