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的行情还不错,这段时间蚕茧单价最高能卖到27块钱了。”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北牙乡保卫村,正在等待茧站工作人员上门收茧的村民李荣梅和帮扶干部聊着最近的生活情况。
三年前,李荣梅萌生种桑养蚕的想法时,却苦于缺乏资金无法把想法落地。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河池市宜州区税务局干部黎国琳二话不说,自掏腰包为李荣梅垫付1500元的桑苗费用和2700元的蚕种费用,并主动为其联系种桑和养蚕的专业技术人员上门教授技术。
随着蚕茧进入到茧站,税务部门的帮扶也来到了收购蚕茧的合作社。针对农村合作社普遍无专业财会人员的特点,宜州区税务人员对合作社进行“合作社定制”管理,税务登记后由专人对接告知可享受的税收优惠减免政策,并辅导做好资料留存备查,定期通过短信或电话提醒合作社网上申报。搭建合作社微信交流群,由“税务小助手”在群里及时解答合作社在涉税事项有关问题。
宜州区德胜镇围道板寻小蚕共育示范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劳务用工”的模式发展小蚕共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税务部门一直以来都很耐心给我们提供帮助,解答我们的问题,让我们的合作社发展得更加顺利,现在我们有社员80多人,辐射带动脱贫户130多人,保障了农民、脱贫户利益。将小蚕共育产业发展为我们村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围道村党总支部书记覃小贤说。
在宜州,养蚕农户占农村人口的84.1%。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宜州茧丝绸行业发展日益壮大,形成了“桑—蚕—茧—丝—绸”的全产业链条。258家茧站、17家缫丝加工企业、26家家纺加工销售企业,64项专利,1792万元的税费减免,推动着茧丝绸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生丝税率的两次下调,再加上减税降费的大规模实施,企业节约了不少成本。”广西嘉联丝绸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毛女士说。税惠红利带来的“真金白银”也让作为商务部东桑西移工程桑蚕基地建设单位的广西嘉联丝绸有限公司将目光转移到了生产技术和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上,积极推动创新“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每年订单收购农户鲜茧4000多吨,兑付养蚕户茧款2亿元,带动3万多户养蚕户增收致富。
在产业链的另一端,广西五和博澳药业有限公司以废弃桑枝为药材研发降血糖药物,打造生物医药高端切入的桑资源综合开发健康产业链,推动宜州桑蚕经济向高附加值的健康产业转型升级。“我们从发现桑枝总生物碱有降血糖功能到现在形成成品,历经了23年,税务部门一直在我们身边。”该公司副总经理黄梅表示,产品正式生产上市,离不开退税减税降费的动力加持,“今年上半年已收桑枝1000吨,从 7月份起每天继续收桑枝30吨,每吨700元,公司的投产加工,将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
用好用足税费优惠政策,用心用情服务乡村振兴,河池税收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发展新动能。2022年湖州永昌丝绸有限公司等8个茧丝绸企业签约投资合作项目在宜州落地;400亩真丝绸炼染产业园核心区的规划设计正加快推进;计划总投资2.09亿元的丝绸之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丝绸炼染印项目一期建设如火如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河池市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引导扶持作用,坚持以税惠农、以税助农、以税兴农,大力支持涉农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焕发乡村生产经营活力,为乡村振兴赋能。”河池市税务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吴丽琴 潘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