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金秋时节、微风拂过,整齐连片的玉米金黄灿烂,丰收在望——这正是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里的喜悦景象。
梨树县位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松辽平原腹地,是中国重要的产粮大县。2007年,梨树县开始探索实施以“秸秆覆盖、条带休耕”为主要内容的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通过给土地“盖被子”,改善当地土壤结构,防止水土流失。在保护珍贵黑土地的同时,还节约了生产成本,“我这700多公顷地全部采用‘梨树模式’,土壤通透性强,玉米抗旱抗涝,防病虫草害,1公顷地能打粮2.4万斤,节约成本1200元。”梨树县八里庙村村民卢伟说。
为了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吉林省今年持续优化提升“梨树模式”——在原有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秸秆变肉”工程,融入秸秆科学离田和粪肥堆沤还田模式,打造了更加节本增效的“4+2梨树模式”升级版。
同时,吉林省将12亿元保护性耕作补贴提前拨付到各地,按照玉米秸秆覆盖量60%以上、30%-60%、30%以下,划分为每亩补贴不超过100元、80元和40元3个标准,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22年,吉林省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283万亩,实现了适宜区域全面实施。
联合出品:光明网 共生地球
监制:宋乐永
统筹:赵刚
执行策划:陶媛 杨亚楠
制作:贾博文 吕科霏
卫星数据来源:吉林一号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