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防止拉闸限电现象再发生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防止拉闸限电现象再发生

来源:中国经济网2022-06-02 09:21

  一方面,“一刀切”的拉闸限电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社会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拉闸限电直接影响制造业和工业生产。迎峰度夏期间煤电和气电保供依然面临潜在风险,切实保障电力供应,要做到“扩产能”和“稳价格”两手抓。

  近日,国内多地迎来入夏第一轮高温天气,不少城市发布高温预警。中央气象台预计,进入6月,北方地区将再次迎来高温天气。气温快速攀升,叠加各地复工复产逐步推进,居民用电和工业用电高峰即将到来。5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确保能源供应,决不允许出现拉闸限电。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能源供给形势,有关部门和企业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全力保障电力供应,杜绝拉闸限电再度上演。

  拉闸限电,本是在我国多年不见的现象,却在去年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2021年9月中旬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辽宁、吉林、湖南等十多个省份陆续出现电力短缺、限电停产等情况。其中,东北多地由于风电骤减,电力供应缺口一度增加至严重级别,电网运行面临事故风险,为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不得已采取拉闸限电措施。

  电力服务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一刀切”的拉闸限电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社会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拉闸限电直接影响制造业和工业生产。短期生产“断档”,不仅将造成生产生活物资短缺,也将推升相关产品价格;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则会威胁到国内整体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安全,引发系统性风险。

  当前,我国正处于疫情防控和经济稳增长的关键时期,如若拉闸限电再度大面积上演,不仅将损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甚至会危及企业生存,影响经济正常运行,伤及市场主体对经济发展的信心,给疫情之下来之不易的经济复苏势头制造新的困难。

  保障能源供给、防范大面积拉闸限电,是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国家“双碳”战略平稳有序推进,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举措。必须坚决打赢打好迎峰度夏电力安全保供攻坚战。

  虽然当前我国能源保供势头良好,但今年迎峰度夏面对的压力依然不小,不可松懈。从国际看,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国际煤油气供应紧张,国际能源价格高位波动,煤炭格局日趋复杂。有机构预计,2022年欧洲天然气价格达到2021年的两倍,煤炭价格上涨80%,接近翻倍。能源价格持续高位波动已经深度影响到全球能源供应系统的稳定与安全,也将加大我国进口煤炭、天然气的压力。

  从国内看,随着迎峰度夏期间全国气温不断攀升和空调制冷负荷不断释放,全社会用电需求将继续攀升,局部地区高峰时段将出现供需偏紧,如遇大范围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形势将更趋严峻。同时,国内下游煤炭库存处于相对低位,电煤价格高位波动,煤电企业持续大面积严重亏损,电力峰谷差不断加大等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也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较大不确定性。迎峰度夏期间煤电和气电保供依然面临潜在风险。

  切实保障电力供应,要做到“扩产能”和“稳价格”两手抓。煤电占全社会发电量约60%,要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优化煤炭企业生产、项目建设等核准审批政策,落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充分释放先进产能,确保煤炭供需平衡。交通运输部门要优先保障煤炭运输,确保生产的煤炭及时运到需要的地方。同时,针对煤电企业大幅亏损等困难,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政策,引导鼓励金融机构保障煤电企业购煤等合理融资需求,支持煤电企业增加电力供应。

  在稳价方面,应密切监测煤炭市场价格变化,严肃查处投机资本恶意炒作和市场主体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价格串通等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完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强化市场预期管理、落实新一轮定价机制等措施,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降低煤电企业的发电压力。并通过稳煤价来稳电价,进而稳定整体用能成本,为经济稳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切实保障电力供应,大型能源企业要担起“压舱石”作用。大型能源集团是国民经济和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柱,影响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的高度,带头保供稳价。重点煤企要按要求落实增产增供任务,中央发电企业要保障所属火电机组应发尽发,电网企业要强化电力运行调度和安全管理。多方协作、形成合力,方能共同维护能源系统运行安全。(王轶辰)

[ 责编:张慕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28日晚,2025中国・E-TOWN电竞节超级冠军杯开幕式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又称“北京亦庄”)的北京智慧电竞赛事中心举行。
2025-11-28 20:51
加强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督促连锁餐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只开店、不管店”问题;“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全面停售……12月新规,一起来看!
2025-11-28 17:11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