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打牢“稳”的基础 积蓄“进”的动能
——为何短期冲击不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态势?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努力克服疫情冲击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基础产业支撑有力,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市场价格总体平稳,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新兴动能不断成长,在坚定铸牢“稳”的基础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了“进”的动能,为全年发展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5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4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中国经济如何在面临更多下行压力的同时,依然保持高质量发展大势未变?
正如近日北京等地短期的气温变化改变不了天气总体逐步回暖的态势,4月份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的影响也是短期的、阶段性的、外在的。“中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没有变,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也没有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
打牢“稳”的基础
——主要生产需求指标总量规模可观
事实上,我国经济体量可观,抗风险冲击韧性强,为抵御各种风险挑战、打牢“稳”的基础提供了有力保障。2021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14万亿,总量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当前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有14亿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同时,我国基础产业支撑有力,供给保障能力强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能源、基础工业、货物进出口等主要生产需求指标总量规模依然可观。
从能源来看,包括原煤在内的主要能源产品增产保供持续加大,基础产业支撑有力;
从基础工业看,有色金属等主要行业供给保持稳定,为抗击疫情、推动经济恢复奠定坚实基础;
从进出口贸易来看,前4月份,在总额保持一定增长的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持续增长,贸易结构继续优化;
在疫情的冲击下,关系居民基本生活的物资供应充足,市场价格基本平稳,维护了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保障了社会大局稳定。
积蓄“进”动能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韧性彰显
与此同时,“进”的动能持续扩大,也为“稳”的基础提供持久动力。今年以来,我国转型升级态势未变,新动能继续成长壮大。疫情冲击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韧性彰显,发展继续好于传统行业,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态势持续。
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势未变——今年1-4月份,在工业生产放缓的同时,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等绿色智能产品产量喜人,不断彰显韧性;
高技术产业成投资热点——前4个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好于全部投资,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在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优化产业结构,助力经济发展更加健康有后劲。
5月16日,十一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携手行动” 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2022-2025年) 的通知》,要求“以创新为引领,打造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以数字化为驱动,打通大中小企业数据链”,目标到2025年打造一批大中小企业融通典型模式,激发涌现一批协同配套能力突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固链强链。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以更有力度和超前的政策举措稳住预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郭威认为,尤其目前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超预期的形势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需要以更有力度和超前的政策举措稳住预期。
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并从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七个方面作出了部署。
今年以来,扩大内需、助企纾困、保供稳价、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显效,为中国经济应对风险挑战并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民生无小事——在民生领域投资方面,有关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围绕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让人民群众更加有获得感、幸福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稳岗就业方面,有关部门积极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降费率和缓缴社会保险费等政策,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在就业形势承压的同时,多方面落实落细稳就业工作;
企业是市场主体,是经济基本细胞——在助企纾困方面,政策频出“组合拳”,帮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减负纾困、恢复发展,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截至目前,受疫情影响严重的部分地区复工复产已经有序推进,在上海,9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已经复工企业占比接近50%,截至4月28日,吉林重点监测的50家骨干企业复工率达98%。“物流畅通速度加快,企业逐步走出疫情影响,工业生产触底反弹的动能正在集聚”,国家统计局工业司副司长汤魏巍这样解读。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国民经济有望企稳回升。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高端智库咨询课题专家、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刘典表示,从长远来看,我国还需继续化解经济发展面临的压力、破除经济安全风险。一方面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与自主性,让经济既有“稳”的底气,更有“进”的动力。
出品:光明网经济编辑部
统筹:赵刚
策划:赵艳艳
整理&制作:张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