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杨亚楠)为更好的推动我国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召开的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介绍到,《规划》明确将满足人民群众“医”“食”“美”“安”新需求作为生物经济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规划》明确加快生物技术广泛赋能健康、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促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生物产业多样化水平。
王翔表示,《规划》从多个方面部署培育生物经济支柱产业。首先是加快生物技术赋能健康产业。体现在3个推动:推动基因检测、生物遗传等先进技术与疾病预防深度融合,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助力疾病早期预防;推动生物技术与精密机械、新型材料、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提升疾病诊断能力;推动基因组编辑、微流控芯片、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与生物药研发融合,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加快生物育种技术赋能生物农业产业。有序发展全基因组选择、系统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生物育种技术,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前沿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融合,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王翔说。
就加快生物制造技术赋能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方面,王翔介绍到,发展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功能型微生物、酶制剂,助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开展新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与培育,推动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
“加快信息技术赋能生物信息产业。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辅助个性化新药研发;利用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药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卫生健康大数据在医学科研、教育培训、临床诊疗、产品研发、行业治理、医保支付等方面的应用。”王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