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李汶键)4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适时灵活运用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更好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一是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促进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推动中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支农支小再贷款是人民银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据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其有效支持了地方法人银行扩大对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的信贷投放,其中包含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人民银行已于2021年12月7日下调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更加优惠。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方面,从2022年开始,金融机构与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贷款还本付息。同时,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从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人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按照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鼓励增加普惠小微贷款。
二是研究采取金融支持消费和有效投资的举措,提升对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水平,优化保障性住房金融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融资需求,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快增长。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了将近30%,科研技术贷款增长28.9%。接下来,中长期资金的供给力度还要加强。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2年,浙江省力争实现新增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超2000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从贷款结构上看,将重点保障三个方向:一是强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制造业创新主体的资金支持,二是加强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信贷保障,三是提升制造业信用贷款的投放力度。此前广东省也已下发通知,督促各银行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信贷投放,要求提高制造业贷款占比,提高先进制造业贷款在制造业贷款中的占比,提高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在制造业贷款中的占比。
三是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融资,设立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人民银行对贷款本金分别提供60%、100%的再贷款支持。做好用政府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等工作,增强银行信贷能力。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表示,当下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着资本金压力,制约了这些机构进一步提高信贷投放能力,此前,运用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据了解,2020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截至2021年10月31日,全国共有20个省市发行2100亿元专项债券,用于支持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的项目266个,金额共计1312.68亿元。下阶段可以进一步利用相关额度,提高中小银行防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业内专家也提示,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地方政府通过发行专项债务增加地方银行资本金介入中小银行经营活动的监管,防范可能出现的局部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专项债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