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1温暖春运人】心细如发 他们是让高铁硬币立而不倒的“磨轨师”
首页 > 经济频道 > 正文
[责编:陶媛]

【2021温暖春运人】心细如发 他们是让高铁硬币立而不倒的“磨轨师”

来源:光明网2021-02-05 17:01

24小时热图
  • 一起学习!二十届四中全会今起召开

  • 画好“同心圆”,汇聚发展“向心力”

  • 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闭幕

  • 福建南平第二届“朱子杯”中华诗词大会总决赛举行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推荐阅读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加载更多

【2021温暖春运人】心细如发 他们是让高铁硬币立而不倒的“磨轨师”

  张俊达推着钢轨打磨机平稳地在线路上匀速行进,砂轮与钢轨接触的地方,溅起一串串钢花。

  光明网讯(记者杨亚楠 摄影 李季春 刘博 杨波)2月4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沈阳高铁基础设施段职工张俊达和工友们像往常一样,迎着呼啸的寒风、推着钢轨打磨机平稳地在线路上匀速行进,砂轮与钢轨接触的地方溅起一串串璀璨的钢花,犹如夜色中的烟花盛宴般绚烂多姿。

【2021温暖春运人】心细如发 他们是让高铁硬币立而不倒的“磨轨师”

  张俊达在打磨作业前对打磨机进行检查。

  推着150多公斤重的钢轨打磨机在道岔上往返20余次、步行2万多步……这是张俊达每天必做的功课,具有10多年的磨工作经验的张俊达,还能准确消除钢轨病害,而且能把误差控制在0.05毫米之内,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粗细。

【2021温暖春运人】心细如发 他们是让高铁硬币立而不倒的“磨轨师”

  张俊达在作业前对打磨面进行调试。

  “高速运行的高铁动车组车轮直接与钢轨接触摩擦,容易产生波浪形磨耗和鱼鳞纹等病害,进而引发晃车,影响旅客的乘车体验。”张俊达介绍说,“钢轨打磨不仅可以延长钢轨使用寿命,还是高铁列车‘硬币立起而不倒’的法宝。”

【2021温暖春运人】心细如发 他们是让高铁硬币立而不倒的“磨轨师”

  张俊达根据轨面磨耗情况调整打磨角度。

  “大家再加把劲,争取今晚打磨完剩下的两组道岔。”张俊达一边在寒风中大声呼喊着,一边娴熟地操作着各种仪器,对道岔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在每组道岔打磨前,他要完成钢轨轮廓采集、钢轨光带调查、道岔硬度测量等7道工序。

【2021温暖春运人】心细如发 他们是让高铁硬币立而不倒的“磨轨师”

  张俊达推着钢轨打磨机平稳地在线路上匀速行进,砂轮与钢轨接触的地方,溅起一串串钢花。

  为了提高钢轨打磨业务技能和实作能力,张俊达通过“理论+实作”的方式,改变传统修理模式,树立预防性打磨及廓形修复新理念,在钢轨病害较轻或还未形成病害时,通过精细打磨使钢轨恢复到标准廓形,确保钢轨能够安全地承载高铁动车组飞驰。

【2021温暖春运人】心细如发 他们是让高铁硬币立而不倒的“磨轨师”

  张俊达推着钢轨打磨机平稳地在线路上匀速行进,砂轮与钢轨接触的地方,溅起一串串钢花。

  “每次打磨角度只能增加2度,且单次打磨深度不宜超过0.1毫米,要连续打磨至病害终点再逐步收刀。” 张俊达一边匀速操作打磨车,一边给身边作业人员讲解,经过他打磨的道岔肥边没有了、侧磨顺溜了、掉块不见了,钢轨十分顺滑。

【2021温暖春运人】心细如发 他们是让高铁硬币立而不倒的“磨轨师”

  作业现场寒风凛冽,作业人员的帽子上挂满冰霜。

  “一想到通过自己的付出能确保旅客平安出行,确保高铁安全畅通,自己辛苦再多也是值得的!”钢花映衬着张俊达坚毅的脸庞。

  2月5日4时30分,作业结束。经打磨后的钢轨笔直锃亮,轨面犹如镜面般光洁滑润。此刻,寒夜中忙碌不停的张俊达和工友们,疲惫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