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首页> 经济频道 > 正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来源:光明网2020-12-23 10: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冯浩 赵金悦 陶媛)电力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输电线路暴露在野外,自然环境中的风雨雷电、动植物,社会环境中人的活动乃至地质运动都会影响到输电线路,而采空区地质灾害也是影响电力正常稳定运输的重大影响因素之一。“采空区可能会导致地面塌陷,破坏高压输电线塔的地基稳定,导致电塔倾斜、扭曲,使导线产生不平衡张力,严重情况下则会造成倒塔断线,所以一线工人要经常进行维护检修,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全力攻克的难题。”谈及煤矿采空区给电力运输造成的严重影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高级技师宰红斌神情严肃。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高级技师宰红斌 光明网记者赵金悦/摄

  坚持问题导向,一线工人也能搞发明创造

  作为一名电网一线工人,当时宰红斌的日常工作就是逐级逐塔对电线进行诊断,几十米高的铁塔爬上爬下,一天走下来总路程长达20公里……其中采空区电路维护任务十分频繁,每次往往需要一行四五个人翻山越岭,带着沉重的设备去到山顶抢修,费时费力,还十分危险。在一线工作中遇到的这个最大问题,让本就爱钻研的宰红斌开启了他的创新之路,“最开始的想法是从工具入手”,经过悉心研究,宰红斌发明了“基于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接地连接装置连接器”,只需一个人携带2公斤工具和材料就可以轻松操作,还节省了2个多小时的维修时间,在大大提高调整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工人的安全。

  在宰红斌看来,创新的原则是“守正创新”,只有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谈创新。平时没有时间,宰红斌就利用周末休息进行研究,“因为创新是我的爱好,不是工作任务,也没有工作压力,但是不加班是干不出来的,我早上5点半起床,能干多少干多少,今天干不完明天干。”宰红斌补充道。

  从点到面,综合治理解决采空区难题

  尽管研究的课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宰红斌却仍不满足,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采空区的难题,成为了他的下一个目标。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让宰红斌把铁塔结构和电路的各种规程熟记于心,但这还远远不够,“对于我们输电线路工来说,电相关的知识是基础,电以外的知识需要了解更多。”宰红斌详细解释道,“所以我们就要了解钢、混凝土等材料知识,气象知识,设计知识,社会知识等等,做到设备和社会和大自然和谐统一是我的目标。”

  于是在持续夯实电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宰红斌广泛涉及其他学科知识,机械、土木、材料、结构、气象、地质……相关的专业书籍和学术文献几乎让宰红斌翻了个遍。但“创新”两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在长达数年的研究实践中,宰红斌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次的失败,多少次的转变方向,多少次希望后的失望,但有一点他却牢记在心,“我就没有‘放弃’这个概念,这个想法从来没有出现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宰红斌在绘制设计图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金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次偶然的机会,宰文斌参观了福建的和贵楼,这座建立在泥沼上的建筑瞬间让宰红斌联系到了采空区中的铁塔。和贵楼的地基底下用横竖交错的树木织成了“筏”,保障了整个建筑安然度过了300多年来的每次地质灾害,这个巧妙应用一下就点通了困扰宰红斌已久的最大难题!“我们也应用了这种平衡和悬浮的原理,设计出了在塔基中填充球体的方式,使塔基自动适应地面的沉降倾斜。”宰文斌带着一丝腼腆介绍了方案中最重要的塔基部分的灵感来源。这套方案不仅有效解决了国内采空区地质灾害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倒塔断线、塔杆构件断裂破坏等诸多技术难题,还包含着无数这样精巧的设计思路和有趣故事。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宰红斌介绍《输电线路采空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装置》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2019年1月,宰红斌的《输电线路采动损害快速防治技术与应用》项目被评为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这也是山西省电力公司员工获得的科技创新最高奖项。

  成立专家工作室,培养创新型工匠人才队伍

  2012年,国网晋城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以宰红斌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宰红斌输电运检技能专家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的成立,既是对宰红斌能力的肯定,同时也为他创造了一个更够影响更多年轻人的平台。

  即使再忙,宰文斌也会抽出每周五的下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改进思考,给工作室的成员们讲解基础线路和电力运输相关的基础知识,这让工作室的年轻成员受益良多。“最近宰工跟我们分享了一个他设计防鸟金具的灵感来源,特别有意思”,宰红斌工作室成员王昊眉飞色舞地谈起收获,“冬天鸟类容易拉肚子,会造成线路事故,宰工当初就是借鉴了故宫瓦片弧形长度恰巧是鸟类爬距的设计,改进了防鸟金具……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让曾经认为电网工作就是“一颗钉子”的王昊受到很大启发,“感觉时间不够用,现在我每天晚上还会继续学习,提高专业外的能力。”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宰红斌在专家工作室进行研发工作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从我认识他开始,宰工就是踏实干技术的人,他搞发明不为名不为利,初衷其实就是想真真切切地减轻一线工人的工作量。”说到这里,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工会副主席何云波流露出钦佩的神情,“作为工会,我们肯定是搭建平台,致力打造出一只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同时也将这些创新成果推广到全省全国,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何云波指出专家工作室成立的初衷。目前,仅是“输电线路采空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装置”这一套解决方案,创造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就达到了上亿。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公司设立的专利证书陈列架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我成长得慢一点,但是我感觉有方向、有目标,一直去努力,总能实现。”宰红斌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27年来,宰红斌坚守输电运检一线,坚持自主创新,成绩斐然。迄今,宰红斌已取得国家授权专利78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1项,出版技术专著6部,发表技术论文31篇。而宰红斌输电运检技能专家工作室已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培养出优秀技师和工程师专。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2020年11月24日,宰红斌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受访者供图

  2020年,宰红斌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既是肯定,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宰红斌眼神坚定,“周围的人也看到,我们工作室、我们的创新文化和目标引领不是虚,是实实在在的。通过干好本职工作、学好专业技术,成为工匠人才是很容易实现的,我们就是鲜活的实例。”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包银高铁包惠段进入运行试验阶段

  • 广西三江:风雨桥上遇非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