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首页> 经济频道 > 正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来源:光明网2020-12-23 10:0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冯浩 赵金悦 陶媛)电力作为主要能源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输电线路暴露在野外,自然环境中的风雨雷电、动植物,社会环境中人的活动乃至地质运动都会影响到输电线路,而采空区地质灾害也是影响电力正常稳定运输的重大影响因素之一。“采空区可能会导致地面塌陷,破坏高压输电线塔的地基稳定,导致电塔倾斜、扭曲,使导线产生不平衡张力,严重情况下则会造成倒塔断线,所以一线工人要经常进行维护检修,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全力攻克的难题。”谈及煤矿采空区给电力运输造成的严重影响,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高级技师宰红斌神情严肃。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高级技师宰红斌 光明网记者赵金悦/摄

  坚持问题导向,一线工人也能搞发明创造

  作为一名电网一线工人,当时宰红斌的日常工作就是逐级逐塔对电线进行诊断,几十米高的铁塔爬上爬下,一天走下来总路程长达20公里……其中采空区电路维护任务十分频繁,每次往往需要一行四五个人翻山越岭,带着沉重的设备去到山顶抢修,费时费力,还十分危险。在一线工作中遇到的这个最大问题,让本就爱钻研的宰红斌开启了他的创新之路,“最开始的想法是从工具入手”,经过悉心研究,宰红斌发明了“基于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接地连接装置连接器”,只需一个人携带2公斤工具和材料就可以轻松操作,还节省了2个多小时的维修时间,在大大提高调整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工人的安全。

  在宰红斌看来,创新的原则是“守正创新”,只有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谈创新。平时没有时间,宰红斌就利用周末休息进行研究,“因为创新是我的爱好,不是工作任务,也没有工作压力,但是不加班是干不出来的,我早上5点半起床,能干多少干多少,今天干不完明天干。”宰红斌补充道。

  从点到面,综合治理解决采空区难题

  尽管研究的课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宰红斌却仍不满足,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采空区的难题,成为了他的下一个目标。多年的一线工作经验让宰红斌把铁塔结构和电路的各种规程熟记于心,但这还远远不够,“对于我们输电线路工来说,电相关的知识是基础,电以外的知识需要了解更多。”宰红斌详细解释道,“所以我们就要了解钢、混凝土等材料知识,气象知识,设计知识,社会知识等等,做到设备和社会和大自然和谐统一是我的目标。”

  于是在持续夯实电力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宰红斌广泛涉及其他学科知识,机械、土木、材料、结构、气象、地质……相关的专业书籍和学术文献几乎让宰红斌翻了个遍。但“创新”两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在长达数年的研究实践中,宰红斌自己都记不清有多少次的失败,多少次的转变方向,多少次希望后的失望,但有一点他却牢记在心,“我就没有‘放弃’这个概念,这个想法从来没有出现过。”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宰红斌在绘制设计图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金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次偶然的机会,宰文斌参观了福建的和贵楼,这座建立在泥沼上的建筑瞬间让宰红斌联系到了采空区中的铁塔。和贵楼的地基底下用横竖交错的树木织成了“筏”,保障了整个建筑安然度过了300多年来的每次地质灾害,这个巧妙应用一下就点通了困扰宰红斌已久的最大难题!“我们也应用了这种平衡和悬浮的原理,设计出了在塔基中填充球体的方式,使塔基自动适应地面的沉降倾斜。”宰文斌带着一丝腼腆介绍了方案中最重要的塔基部分的灵感来源。这套方案不仅有效解决了国内采空区地质灾害对输电线路造成的倒塔断线、塔杆构件断裂破坏等诸多技术难题,还包含着无数这样精巧的设计思路和有趣故事。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宰红斌介绍《输电线路采空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装置》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2019年1月,宰红斌的《输电线路采动损害快速防治技术与应用》项目被评为第五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二等奖,这也是山西省电力公司员工获得的科技创新最高奖项。

  成立专家工作室,培养创新型工匠人才队伍

  2012年,国网晋城供电公司专门成立以宰红斌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宰红斌输电运检技能专家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的成立,既是对宰红斌能力的肯定,同时也为他创造了一个更够影响更多年轻人的平台。

  即使再忙,宰文斌也会抽出每周五的下午,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和改进思考,给工作室的成员们讲解基础线路和电力运输相关的基础知识,这让工作室的年轻成员受益良多。“最近宰工跟我们分享了一个他设计防鸟金具的灵感来源,特别有意思”,宰红斌工作室成员王昊眉飞色舞地谈起收获,“冬天鸟类容易拉肚子,会造成线路事故,宰工当初就是借鉴了故宫瓦片弧形长度恰巧是鸟类爬距的设计,改进了防鸟金具……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让曾经认为电网工作就是“一颗钉子”的王昊受到很大启发,“感觉时间不够用,现在我每天晚上还会继续学习,提高专业外的能力。”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宰红斌在专家工作室进行研发工作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从我认识他开始,宰工就是踏实干技术的人,他搞发明不为名不为利,初衷其实就是想真真切切地减轻一线工人的工作量。”说到这里,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工会副主席何云波流露出钦佩的神情,“作为工会,我们肯定是搭建平台,致力打造出一只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同时也将这些创新成果推广到全省全国,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何云波指出专家工作室成立的初衷。目前,仅是“输电线路采空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及装置”这一套解决方案,创造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就达到了上亿。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山西省电力公司晋城供电公司设立的专利证书陈列架 光明网记者 赵金悦/摄

  “我成长得慢一点,但是我感觉有方向、有目标,一直去努力,总能实现。”宰红斌朴实的话语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27年来,宰红斌坚守输电运检一线,坚持自主创新,成绩斐然。迄今,宰红斌已取得国家授权专利78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1项,出版技术专著6部,发表技术论文31篇。而宰红斌输电运检技能专家工作室已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示范点”,培养出优秀技师和工程师专。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宰红斌:27年守正创新 炼成电网运检“扫地僧”

  2020年11月24日,宰红斌在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受访者供图

  2020年,宰红斌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既是肯定,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宰红斌眼神坚定,“周围的人也看到,我们工作室、我们的创新文化和目标引领不是虚,是实实在在的。通过干好本职工作、学好专业技术,成为工匠人才是很容易实现的,我们就是鲜活的实例。”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河北卢龙: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贵州罗甸:做热“亲水”夏日品牌 促全域旅游发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广东珠海以南海域,一座银灰色的三角形装置随波起伏。这里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台兆瓦级漂浮式波浪能发电装置“南鲲号”,日均发电量可达1万千瓦时,能满足约1500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2025-08-13 10:02
研究发现,在1950年至2020年间,极端高温的加剧导致热带地区陆栖鸟类的丰度下降了25%至38%。研究人员以地球生命力数据库中的全球陆栖鸟类种群数据作为研究起点,未包括水鸟和海鸟。
2025-08-13 10:01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审稿人高度评价这项研究工作,认为这一工作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
2025-08-13 10:01
“植物如何整合复杂环境信号是深入理解植物生存智慧的关键,也是创制兼具养分高效利用与逆境抗性的未来作物新品种的理论基础。储成才团队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未来会有更多基于植物“生存智慧”的作物新品种出现,让农业更高效、更环保。
2025-08-13 10:01
8月12日是世界大象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了解到,从最新一线监测数据看,我国野生亚洲象象群交流频繁、种群结构稳定、生育率稳步提升、
2025-08-13 03:45
团队需要从头开始,设计一款“更适合日本”的机器人:体形小巧,穿行灵活,语音系统换成日语,屏幕上的动画表情还能变换。擎朗智能目前在日本已经设立200多个技术支持点,确保常规故障能在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修复。
2025-08-12 10:06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喜欢去游泳馆游泳。“游泳可以提高心肺耐力和身体柔韧性,改善体脂率,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潘力军说,游泳如果不注意卫生,可能感染红眼病、中耳炎和胃肠道疾病,建议做好如下防护措施:  游泳前,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
2025-08-12 10:03
近日,随着最后一笔数据在青藏高原上录入系统,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完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2019年,《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与《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依法确权”成为基石。
2025-08-12 10:02
一般认为,宇宙中的每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超大质量黑洞,而更大的星系则拥有更大的黑洞,即超巨型黑洞。Collett表示,恒星运动学被视为黑洞质量测量的“金标准”,引力透镜效应则可以帮助团队“探测到更遥远的宇宙”。
2025-08-12 10:01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彭媛团队开发了一种便捷的触发式界面反应策略,实现了二维金属-有机框架膜(MOF膜)的快速制备及高效气体分离。该研究为面向应用的MOF纳米片和超薄二维MOF膜的定制化制备提供了新思路,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高性能分离需求。
2025-08-12 10:00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