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现最美铁路】立体铁路网助力海南发展“乘风破浪”
首页> 经济频道 > 正文

【发现最美铁路】立体铁路网助力海南发展“乘风破浪”

来源:光明网2020-11-06 16: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李汶键 陶媛)蓝天白云、椰风阵阵,海南让无数乘客旅人心驰神往,而在过去,不便的交通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今,随着立体化交通网的建立,乘着列车“逛海南”已成为人们的日常:我国首条跨海铁路轮渡——粤海铁路轮渡的开通运营结束了海南与大陆不通铁路的历史;海南环岛高铁的全线贯通加快了海岛 “三小时经济圈”的形成;海口市郊列车进一步畅通了海口市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公共交通出行……“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海南自贸区的发展正“乘风破浪”,劲头十足。

  海南环岛铁路为海南现代服务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全球唯一一条环岛高铁和全球首条热带地区高铁,今年12月30日,海南环岛高铁将迎来五周岁生日,至今年9月底,环岛高铁全线贯通发送旅客已突破1亿人次。它似一个开路马力的引擎,使海南实现全岛“三小时经济圈”,形成全岛“一盘棋”,牵引着海南自贸试验区进入经济腾飞的新时代。

  “2020年1月至10月海南环岛高铁的客流达到1701万人次,日均5.67万人次。”海南铁路有限公司海口车务段客运科科长欧丰华介绍,环岛高铁带来的便利让海南岛的旅游业更加风生水起。

  欧丰华介绍,每年11月份起,海南岛就开始进入旅游旺季,春节期间更是有大量广东游客前往海南旅游,早晨海口看日出,中午儋州尝薏粑,下午三亚来潜水,晚上博鳌去喝茶……坐上环岛高铁列车,历时4个半小时就能环岛一周飞驰653.3公里,越过桥梁273座、穿越隧道31座,与海南的青山绿水、碧海蓝天融为一体,吸引了不少游客特意体验。

【发现最美铁路】立体铁路网助力海南发展“乘风破浪”

  海南环岛高铁内部 李汶键/摄

  “旅游业同步拉动了本地的餐饮、住宿和购物等。在乐东尖峰,开了很多农家乐,带活了乡村经济发展;特别是新开的离岛免税店,吸引了大量游客赴海南购物。” 广东铁青旅行社的导游刘小姐谈到,目前环岛高铁的电子客票、刷证进站已全路推广,三亚站、东方站、海口站出发的旅客都可实现离岛免税自提,海南环岛高铁如一张闪亮名片,让海南越发自信的走向世界。

  海口市郊列车实现海口海陆空交通枢纽“大串联”

  由于海口市沿海而设,东西走向狭长,再加上市区没有地铁,导致高峰期东西走向的公共汽车运输易拥堵。为进一步畅通海口市居民和外来游客的公共交通出行,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与海口市委市政府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利用海南环岛高铁线路开行市郊列车。作为国内第一条利用高铁线路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海口市郊列车于2019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开设海口站、长流站、秀英站城西站、海口东站、美兰站共6个站点,全长约38公里,成为海口推动城际快线建设的示范样板。

【发现最美铁路】立体铁路网助力海南发展“乘风破浪”

  海口市郊列车成为海口极具风情的城市交通名片 李汶键/摄

  截至2020年10月27日,海口市郊列车共开行19760.5对,日均开行41对,发送旅客159.8万人次。目前,海口市郊列车周一至周四开行50对,周五至周日开行63对,无缝衔接普速铁路和高铁、机场,旅客换乘方便快捷。

  其中,海口站被誉为全国第一个生态型火车站,作为粤海铁路海口轮渡站点,它与海口东站、美兰站既办理环岛动车组列车客运业务,也办理市郊列车客运业务,三个车站可以直接实现市郊列车与环岛动车组之间的换乘。而美兰站作为国内首个直通机场的高铁站,车站设在了地下,出站后沿地下通道就能抵达美兰国际机场。

  目前,海口城际铁路建设正在稳步推进,着眼海澄文、大三亚区域,做好机场、港口、高铁、轻轨和高速公路的融合发展,致力于构建与自由贸易港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

  除此之外,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要求,今年海南省将以环岛铁路为骨干、环岛公路为基础、水上环线为补充,以“南北东西、两干两支”机场布局为依托,加强进出岛交通快速疏解,打造海南“城际高铁1.5小时通达圈”“城际高速2小时通达圈”“民航4小时8小时飞行经济圈”,对促进海南地区经济发展、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