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 张慕琛)日前,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银行业保险业扶贫工作力度的通知》指出,聚焦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努力防止因病、因灾致贫返贫。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农业保险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不断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本期《金融光明论》以“农业保险”为主题,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峭、河北经贸大学农业保险研究所所长冯文丽进行独家解读,向网友科普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功能,展现其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推进作用和疫情防控期间对经济发挥稳定预期的作用。
以下为访谈实录:
嘉宾: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张峭
河北经贸大学农业保险研究所所长 冯文丽
主持人:陶媛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光明网推出的《金融光明论》。近日,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银行业保险业扶贫工作力度的通知》中指出,要聚焦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努力防止因病因灾致贫返贫。本期节目我们将跟您一起去解读农业保险,了解农业保险的概念、经营模式和未来发展等内容。今天我们也非常荣幸请到了两位嘉宾,他们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张峭、河北经贸大学农业保险研究所所长冯文丽。首先,请张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究竟什么是农业保险呢?
张峭:所谓农业保险就是为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自然灾害、市场波动或者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提供风险保障的一种经济制度或者手段。也就是说它收集农业生产经营者风险,通过收取保费、建立风险基金,然后再通过损失赔偿的方式,把这个风险又转移给广大生产经营者,所以是一种风险分散转移的制度。
主持人:您能给我们讲一下它的分类和经营模式、盈利模式是怎么样的吗?
张峭:农业保险有不同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如果按照保险标的来分,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如果按照风险责任来划分,又分为:自然灾害保险、价格保险、还有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等等。如果按照政府是否对它有支持、有干预来划分,又分为商业性保险,这个是政府没有完全干预的商业化;如果政府有支持的是政策性保险。所以它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冯文丽:它的经营模式实际上和其他保险的产品都是一样的,就是保险公司收取保费,然后扣除赔款,还有(加上)各种经营管理费用以后,就是保险公司的盈利。但是它和其他保险险种不同的一点,主要就是政府对农业保险保费有保费补贴。
主持人:刚才张老师主要提到了我国政策性的农业保险,那么它是如何运作的呢?它又有哪些特点呢?
张峭:所谓政策性农业保险等于是政府有支持,并且农业保险要实现政策性的目标,所以叫政策性保险。
我们国内定的政策性保险,它运作的方式实际上是有四句话叫“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第一是政府引导,就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或者保费的补贴来支持引导、支持农业保险;第二是市场运作,政府不直接操作,它需要通过商业性的保险公司具体来运作;第三是自主自愿,就是各方保险的提供方,保险公司和保险的需求方、生产经营者、还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都是要自主自愿;第四是协同推进,主要是因为涉及到好多政府相关部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气象局等等,跟农业保险相关的部门要共同推进。国内是从中央政府到省市县,包括乡镇政府,都协同来推进农业保险。
主持人:那么近些年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市场情况是如何的呢?
冯文丽:从2007年到2019年,我们国家的农业保险发展速度非常快,不管是保费收入、保险赔款,还是保障金额,都是逐年上升的。我们国家也跃居为全球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比如从2007年到2019年,我们的保费收入是从53.33亿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672.48亿元,保险赔款是从29.75亿元增长到了527.87亿元,提供的风险保障从1720.22亿元增长到3.81万亿元。农业保险已经覆盖了全国的所有省份,玉米、水稻、小麦这三大口粮的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已经超过了70%。
张峭: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增长速度非常快。所以整体农业保险的市场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我们保险的供给主体也发展很快,最初有6家,是“4+2”,有四家专业性保险公司加两家综合性保险公司。现在参与农业保险的有30多家,所以也发展很快,包括种类也增加非常多。2007年只有6个产品,5个农作物产品,1种是能繁母猪保险,到现在中央补贴的险种已经达到16个产品(即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公益林和商品林、青稞、牦牛、藏系羊、天然橡胶及三大粮食作物制种等),包括地方支持的产品,总共达到270多个保险产品。
主持人:刚才我们从重要的时间节点中跟大家梳理了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主要出台了哪些重要的政策和通知呢?
冯文丽:以时间顺序,最早是在2007年,财政部发布了《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管理办法》,对6个省区开展5种农作物保险进行了试点。2007年的7月份,财政部又发布《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管理暂行办法》,把“能繁母猪”这一个养殖保险险种也纳入保费补贴试点,这两个都是补贴试点的暂行管理办法。到2008年又发布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个是《中央财政种植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另外一个是《中央财政养殖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这两个管理办法比较正式地开始了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2009年到2018年将近10年中,财政部也发布了很多的文件,这些文件主要内容是扩大试点区域,因为最开始只有6个省区,现在慢慢地开始扩大试点区域,从刚开始的6个省区一直要向全国扩展。
除此之外,保费补贴的险种由最初的6种向刚才张老师所提到的16大类来扩展。2013年有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我们国家的《农业保险条例》颁布并且正式实施。这是在我们国家农业保险发展史上第一次以专门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的形式出现的一部法律,是一个步入法制化、正规化的历程。2013年财政部发布了《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保险机构计提大灾准备金,按照税收法律及有关的规定可以享受税前扣除的政策。然后2017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在粮食主产省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的通知》。这个主要是在13个粮食主产省的200个产粮大县,面向适度规模经营大户,发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农业大灾保险的主要特点就是提高了保障水平,它的保障水平是在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础上,还加了地租,主要就是提高了保险金额。2018年8月份,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在6个省份,每个省份选择4个县试点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保障水平又进一步提高了。在2019年颁布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奖补试点的通知》。主要有内蒙古、山东、湖南、湖北等这10个省区,试点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进行奖补。就是地方政府先进行补贴,在地方政府补贴35%以上的基础上,中央政府对东部地区奖补25%,对中西部地区奖补30%,进一步加大了对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支持力度。2019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的规格也是非常高的,规定了到2030年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目标和主要的发展方式。最后,2016年12月份出台的标志性文件《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现在各个地方还有各家公司主要依据的就是这个管理办法。
主持人:其实我们在提到农业保险的时候常常跟另一个概念相挂钩,那就是农村保险。农业保险和农村保险有何异同呢?
冯文丽:农业保险是针对农业产业的保险,而农村保险是地域性的概念。农村保险是城镇保险的对称,它是以农村的财产保险、人身保险、信用保险,还有责任保险等为保险对象的一种保险。农村保险的范围要比农业保险大,也就是说农村保险包含了农业保险,农业保险只是农村保险的一个小部分。
农业保险的作用要从农业保险的功能说起:第一,农业保险和其他保险一样,它都有风险转嫁和损失补偿的功能。第二,农业保险和其他保险所不同的一点是它属于农业支持保护的一种手段。第三,它具有农业支持保护的功能。在这三大功能之下延伸出了很多的作用,比如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等等。只要是农业产业发展就肯定会涉及到这种规模化经营,就会涉及到风险的集中,那么风险集中就会有大额的损失。通过农业保险把这种风险转嫁出去,遇到损失的时候及时赔款,就可以让农业投资者及时地恢复再生产。所以它对我们的农业现代化,还有农业乡村产业振兴等等都具有促进作用,可以降低风险预期。
另外,现在在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在很多文件中都看到了“农业保险+”,在很多地方的试点中,它并不是本身就具有增信的功能,但是它在做的时候就发挥了增信的作用。还有保障农民收益和改进农村的社会治理。以前没有农业保险,如果农户遇到颗粒无收、大灾的时候,他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去找政府,而现在有农业保险的这种损失补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一些矛盾。
主持人:其实无论是农村保险还是农业保险,在我国的农村农业建设中,他们都对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也请您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
张峭:第一,因为农业保险最核心的功能是保障功能,所以尤其在扶贫上比较精准,谁损失了它给谁赔偿,不是我们原有的扶贫资金人人平均。第二,效率比较高,保险公司有一套勘察定损的流程,你一旦发生损失,他可能马上就给你赔付。所以在脱贫攻坚中,保险是比较精准、效率比较高的一种保障收入的工具。第三,保险在扶贫中还有防止返贫的功能,因为保险有个“兜底”作用,所以能保证你不会返贫,在这个方面的功效也比较明显。
主持人:在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各部门都有发力,那么我们也想问一问,助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的各部门之间又进行了哪些合作来管理农业保险呢?
张峭:实际上我们出台的农业保险的各种政策和一些制度都是在部门合作的情况下来共同推动的。首先,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它叫“国十条”。 2018年又出台相同名字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被称为新“国十条”。这都对农业保险有一些具体的指导和要求。其次,在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丰富农业保险风险管理工具的过程中,也是多个部委来共同推动的。然后,在一些改革创新方面,各部门也在积极协调。最后,在监督方面也是多部门联合起来,共同执法、共同检查。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今年的2月至3月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春季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那么在全民战“疫”的情况下,农业保险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张峭:农业保险我觉得有两个作用:一是农业保险在防疫阶段和复工复产过程中“兜底”,对农产品供应发挥了稳定预期的作用。二是增信作用,形成共同的风险分散机制,促进涉农信贷资金发放,从而促使在恢复生产的时候能够得到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 。
冯文丽:还有好多公司根据老百姓特别急需的、对生活影响比较大的一些蔬菜、肉蛋奶等等及时地研发出来了一些新的农业保险产品。保险公司迅速开发了蔬菜灾害保险、蔬菜价格收入保险,还有传统的生猪保险、生猪价格收入保险、鸡蛋价格保险等等,都是与疫情相关的新的保险产品。同时,保险公司对一些大型的种养集团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量身打造了专属的农业保险产品,给他们多一些的选择。
主持人:在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农业保险新政和新品迭出,这是否会颠覆农业保险的运营模式?在农业保险新产品的推出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新的技术手段?比如说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方面提供了什么样的技术支撑?
冯文丽:因为疫情的原因,保险展业、查勘、定损以及理赔都不能面对面地进行了,一下子就把保险科技化推到了保险公司面前,加快了农业保险的科技化进程,比如很多公司用农险移动承保理赔APP或者微信小程序进行线上投保来支持农户。如果出现了事故,他就要求自助拍摄带有定时定位功能的损失照片或短视频,留存无害化处理的影像,然后把标的死亡的原因进行上传,由后台的工作人员通过APP等进行理赔。同时也加速了人工智能在农业保险领域的应用,比如加大了电子耳标,还有AI智能点数的运用等等,用了很多的高科技手段有针对性的优化承保验标、出险查勘等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
主持人:在本次《通知》中要求要聚焦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加强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金融服务,请您介绍一下这其中涉及到的农业保险,它有什么样的具体措施?
张峭:本次《通知》中有一些具体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农业保险的服务体系,尤其是在“三区三州”的金融服务。第一,如果这个县里原来没有保险机构,至少要建一个保险机构;如果有保险机构,至少要增加一个。同时,对监管部门也有要求,要设立审批绿色通道,对服务机构不能有前置条件要求。另外还要求服务要“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加线上服务的覆盖率。第二,从保险产品来说,要求在深度贫困地区必须建立专用的农业保险产品,并且能够加快进行一些特色农产品的保险产品的开发,比如价格保险、产值保险等等这种保险产品的开发。第三,降低保险费率。
冯文丽:深度贫困地区财政补贴型农业保险的保险费率原来已经降了20%。在降20%的基础上,再降10%-30%。同时,我们还要探索增强农业保险的增信作用。
张峭:这实际上就是风险分担机制。我们还要加强农业保险的监管评价体系,保险机构如果支持“三区三州”扶贫工作,要制定评价考核内容。到底扶贫有多少?这个户保障的数量有多大?专用的保险产品开发有多少?这些指标纳入评价体系,并进行检查,如果有支持不力或者其他问题的,要进行处罚。
主持人:在现阶段的农业保险市场是如何积极推进涉猪险种制度的?
冯文丽:涉猪险种方面我所了解到的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提高相应险种的保障水平,提高它的保险金额。2019年9月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发了一个文件,把能繁母猪的保险金额从1000至1200元提高到了1500元,把育肥猪的保额从从500至600元提高到了800元,保险金额的提高还是比较大的。通过提高保险金额,希望能够扩大育肥猪的保险规模,进一步增强生猪养殖的风险抵御能力,调动生猪养殖场,还有养殖农户恢复生猪生产的积极性。第二,财政部加大了对涉猪保险的保费补贴,就是总的保费补贴的金额,向2019年中央财政新增生猪保险保费补贴支出约20亿元,带动了全年生猪保险承保生猪4.12亿头,保费规模是113亿元,约为790万户次的农户支付保险赔款144亿元,简单赔付率127%。也就意味着保障提供的这种保险补偿比较高。第三,各家公司都创新了涉猪的保险产品,有一些是政策性的,有一些是商业性的,有一些提供整个生猪全产业链的保险。像中国人保、太平洋、安华等等,很多家保险公司都探索出来了像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生猪收入保险、生猪收益保险,还有猪饲料价格成本指数保险等险种。
主持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刚才两位嘉宾也聊到了,在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方案。那么我们也想问一问,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模式跟国外有什么样的不同呢?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张峭:中国农业保险有很多创新、独特的东西,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保险制度和保险运营模式是比较独特的。实际上我们国内的保险制度是一种政府和市场合作的模式,在国际上有的是政府来做,比方加拿大就是政府支持,但是政府自己来做保险,不需要市场化运作,政府自己建的保险公司自己做。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也是自己来做,也有一些国家农业保险就是完全市场化的,但是这个量很小。比如澳大利亚,还有德国,有一些市场化的品种,政府也不管。实际上我们国内推进农业保险在2004年以前就完全市场化的,但是从2004年以后,尤其是2007年以后,政府参与整个农业保险的推动,所以它是政府和市场合作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我觉得在中国非常有效,发展速度非常快。
第二,独特的发展策略。我们国内农业保险,原来定的发展原则就是“低保障、广覆盖”。是要先把面做起来,整个覆盖更广,但是保障比较低,最初是物化成本的保障,实际上保障是占到整个产值的30%左右,所以这是物化成本的保险。后来逐步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但是总的原则是对重要的农产品、大宗农产品,是先覆盖、广覆盖、面上覆盖,再有现在全国的普及,但是整体来说,保障程度、保障水平还是比较低。
第三,独特的政府支持方式。我们政府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实际上都在支持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美国政府的支持只是联邦政府支持,政府出补贴,包括具体的政府的监管和管理都是联邦政府,其他州、县都不管。而我们国内是从中央政府到省、市、县、乡政府都参与支持农业保险。另外政府的管理部门也非常多,有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发改委、林草局等等。而在国外,像美国实际上的管理只有农业部、农业风险管理局来管理。我觉得中国支持力度也比较大,保费补贴基本上达到整个政府保费补贴占到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平均77%。
第四,不同的地方运营的模式不太一样。因为我们最初是2007年以试点方式开始运营,是由省里面先开始,后来中央推进,所以各个地方根据自己的特点有不同的运营模式。另外我们也创新了很多保险和其他方面的合作模式,“保险+期货”是中国特色的模式,市场价格风险分散了,把价格风险承担起来以后,再通过购买期货转移到期货市场,这个其他国家没有。比方生猪、奶牛这种保险和无害化处理相结合,这种方面都具有中国特色。
另外,我觉得因为实际上中国要发展现代农业,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规模化经营主体,但是大部分还是小农户、散户。所以中国还是兼顾式发展,既要服务现代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同时也要兼顾服务小农户,这样有机结合,我认为这些方面都非常具有中国特色。
主持人:最后我们也想请两位嘉宾跟我们聊聊,您觉得在未来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应该如何发力?
冯文丽:未来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是要高质量发展。因为过去的十几年我国农业保险确实是快速发展、高速发展,实现了规模的扩张,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未来不仅要保持这种高速发展,同时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是要向高质量发展这个目标来前进的。关于高质量发展在意见里面也指出了一些要求: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立足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适应世贸组织原则、保护农民利益、支持农业发展和扩面增品提标……按照这些要求来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政策,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优化农业保险运行机制。通过这些目标、要求和具体的做法,力求实现最终的目标——更好地满足“三农”领域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
张峭:保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有三个要素:优质、高效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要素是优质,就是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意味着高质量必须满足不同方面需求的农业保险产品。同时服务能力、效率也要提升,使农民有良好的体验。第二个要素是高效,农业保险既要优质,而且效率要高,要界定好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边界,加强政府和市场的合作,从根本上来提高农业保险的运行效率。第三个要素是可持续,尤其是风险管理,经常有巨灾风险,一旦风险管理管控不好,可能这个行业都要面临着毁灭性的打击,比如保险公司自身的风险管控,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偿付能力,风险的管控。还有就是面对外部大灾风险,国家要建立巨灾风险的分散体系,保证行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所以高质量优质、高效和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