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据看全球:全球累计确诊突破150万 单日新增病例超过8万
首页> 经济频道 > 正文

数据看全球:全球累计确诊突破150万 单日新增病例超过8万

来源:光明网2020-04-11 20:31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 杨亚楠)美国时间4月9日晚,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负责人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在CNN节目中称,欧洲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量每隔3到4天就会翻一番。

  大家面对每天不断增加的病例数据,都在预测拐点的到来,摩根大通的模型预测,尽管全球疫情整体仍在加速爬坡,但可能已经逐渐进入感染人数增速减缓的阶段,更多的国家正在接近疫情拐点。即便大多数国家疫情将要迎来拐点,但是当前大多数国家中大体量的确诊病例,紧张的医疗资源,包括受疫情影响的各国经济,各个方面都说明当前全球疫情仍然十分严峻

  一、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突破150万

  截至欧洲中部时间4月10日10时,新冠肺炎的疫情已蔓延全球211个国家地区,占全部国家地区的90.6%。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达到1521252例(新增85054例),死亡92798例(新增7277例)。其中疫情最为严重的欧洲区域已确诊799696例(新增40035例),死亡66213例(新增4697例)。中国以外新冠肺炎确诊超过144万例。

  4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谭德塞说,面对新冠病毒,还有很多未知内容,只有跨越党派、信仰等方面的分歧,团结一致应对疫情,才能避免最坏的情况出现。

  二、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万例(不含中国)国家已达18个

数据看全球:全球累计确诊突破150万 单日新增病例超过8万

  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万例病例的国家除中国外增长到了18个,五个国家累计确诊病例数突破10万,西班牙累计确诊总量超过意大利升至全球第二。

  (1)美国新增持续高位,英国、比利时新增开始上扬之势

数据看全球:全球累计确诊突破150万 单日新增病例超过8万

  美国新增连续2天超过3万,新增持续在高位,总量肯定居高不下。

数据看全球:全球累计确诊突破150万 单日新增病例超过8万

  在9日召开的白宫新冠疫情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表示美国现已进行了超过200万次新冠病毒检测,总检测数位居全球第一,人均检测量全球第三,全球人均检测量最高的国家是意大利(检测数量具体见上图)。

  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的新增人数都出现稳定下降的趋势,西班牙卫生大臣萨尔瓦多·伊利亚认为该国疫情已达拐点,正处于减速阶段。意大利,重症监护压力继续缓解。但意大利总理孔特表示,当前仍需要继续实行严格的管控措施。

  法国在新增计入养老院数据后出现陡增,连续两天回复平稳的趋势。英国、比利时的新增连续一周不断走高,当地时间9日下午,在英国每日疫情发布会上代理首相职能的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宣布继续延长“禁足令”。

  (2)土耳其、俄罗斯、巴西、印度、比利时累计趋势与意大利对比

数据看全球:全球累计确诊突破150万 单日新增病例超过8万

  图显示的事对数轴的线形图,新增较快的国家中亚洲的土耳其和印度、欧洲的俄罗斯、比利时以及每周的巴西都是的大家关注。

  土耳其的整体增长速度远超意大利增长速度,现在不见增势放缓,土耳其媒体9号报道,位于土耳其西北部的科贾埃利省宣布将建一座专门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医院。

  俄罗斯最近新增连续增加,曲线还是呈现高斜率的状态,面对更高的增加,俄罗斯卫生部长穆拉什科9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全国将在4月底前准备好9.5万张病床,以应对疫情的高爆发。

  印度这个传说中的“王炸”,如果不好好控制,将会造成重大的隐患。印度总理莫迪在当地时间4月8日称,印度进入紧急状态,或延长封城时间,为期三周的印度全国封锁将延长至4月14日之后。莫迪此前称,“如果我们(印度)不能够很好地应对这21天,那么我们的国家、你们的家庭将倒退21年”。面对疫情,所有人都要严阵以待。

  巴西是南美洲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累计确诊超过万例,图中可以看出,增长曲线的斜率倾斜程度已超比利时,需加紧防控,遏制不断变陡的增长斜率。巴西多个州为阻止疫情传播已经采取了封城等隔离措施。

  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我们都不能独善其身,只有不断地互相学习有效的经验,加强自我认知,才能战胜疫情,最终走向胜利。

  三、德国死亡率、英国治愈率,两个低数字的不同解释

数据看全球:全球累计确诊突破150万 单日新增病例超过8万

  在累计确诊前十的国家中我们看死亡率,最低的是土耳其和德国,最高的意大利和英国;在治愈率方面,最高的是伊朗,最低的英国。英国自己占据了高死亡率和低治愈率,产生了“畸形”数据。大家或许会问,怎么会治愈率只有0.5%

  首先,英国只对重病进行检测和治疗,部分轻症治愈患者不计入到统计之中;其次,英国传染病治疗可能已满负荷,英国的死亡率已经超过12%,对标意大利的医疗系统超负荷情况,英国现在的医疗系统可能已经超负荷运转;最后,抗疫措施力度不足。英国到目前为止,仍然建议普通人不用戴口罩;普通人如果发烧,英国建议自行回家隔离;而且只隔离7天。

  德国现在的累计确诊病例数也已超过10万,德国同样是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德国的死亡率一直保持在良好的低位,德国是怎么做到的?

数据看全球:全球累计确诊突破150万 单日新增病例超过8万

  一、大范围的检测。自从知道新冠疫情那一刻起,就增加了检测人数,以减少可能的传播。

  二、感染人口年轻。大部分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年龄在20至50岁之间,他们占总确诊病例的70%。

  三、一流的保健系统。德国的人均医院病床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医院数量全欧洲第一。

  多种条件保证了德国的死亡率在确诊数飞升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在良好的低位。

  当地时间4月9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代表团通报会上表示,自两个月前启动第一个战略准备和响应计划以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全球范围内的病毒传播使卫生系统不堪重负,破坏了全球经济,并导致了社会混乱,估计新冠肺炎的致死率是流感的10倍。

  三、疫情冲击下的全球经济

  (1)国际劳工组织:全球约八成人就业受到疫情影响

  国际劳工组织4月7日发表题为《新冠肺炎疫情和工作世界》研究报告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危机”,预计新冠肺炎疫情将在2020年第二季度导致全球6.7%的工作时间消失,相当于波及1.95亿全职员工。

数据看全球:全球累计确诊突破150万 单日新增病例超过8万

  据最新消息,美国上周的失业人数仍然高达660万人,在短短三周时间里,美国共计有十分之一劳动力因为疫情失去工作。我国人社部4月10日表示,力争4月底之前所有地级市都要实现网上申领失业保险金。大部分人都在家隔离,所以直接造成的关店,失业的影响还在全球范围内持续震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9日表示,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经济将急剧跌入负增长,IMF预计将出现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经济后果。

  (2)预计2020年游客数量将比2019年下降30%

  在境外疫情持续蔓延影响下,许多国家采取限制入境、减少人员流动等非常措施,对国内外旅游市场冲击持续加剧。在疫情影响到的行业中,除了航空业,旅游业首当其冲。世界旅游组织近日表示,预计2020年游客数量将比2019年下降30%。国际旅游收入将减少3000亿-4500亿元。

数据看全球:全球累计确诊突破150万 单日新增病例超过8万

  就国内数据来看,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分别下降56%和15.5%,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下降69%和20.6%;预计全年同比减少旅游人次9.32亿,减收达1.18万亿元。

  (3)医疗物资生产能力的生死检验时刻

  在新冠病毒面前,要想更好地战胜它,必需品口罩、护目镜等至关重要,这也是一个国家医疗物资生产能力的极大考验,要想做到更好地防护,就要确保医疗物资的供应,世界性的口罩短缺情况已经演变为各国的口罩争夺战。作为制造大国,现阶段的中国已经成为各国采购防疫物资的首选地。截至3月底,我国口罩日产量已达3亿至4亿只。

数据看全球:全球累计确诊突破150万 单日新增病例超过8万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4月8日,已经有58个国家(地区)以及4个国际组织与中国企业签署了医疗物资商业采购合同,还有71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正在与中国企业开展商业采购洽谈。此外,还有其他的国外采购商与中国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合作。

  中国用足够的诚意向世界提供帮助,在生命面前,我们愿意世界其他有需要的国家提供帮助。更多的国家开起了“自提”模式,不同国家的飞机在中国采购医疗物资后回国进行医疗防控。

  “在中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国外疫情加速蔓延之际, 我们愿意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对有关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加倍回馈国际社会,因此中国没有也不会限制医疗物资出口。” 商务部外贸司一级巡视员江帆说。

[ 责编:冯浩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届全国赛落幕 “村超”聚力再出发

  • 麋鹿“回家”40载 从本土灭绝到呦呦鹿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联合美国南加州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定量评价了地震后河床沙这类粗颗粒沉积物通量及其长期变化,揭示了地震对河床沙的影响远比预期更大更久。
2025-08-25 10:08
23日,在南海中沙海域的“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海琴”号圆满完成首次深海试验,全面验证了整机系统的功能和主要性能指标。
2025-08-25 10:00
从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反应堆工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项目一体式余热导出原理验证试验顺利完成。
2025-08-25 09:58
我国科学家对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开展了系统性研究,成功揭示了月球年轻火山活动的源区特征与热驱动机制。
2025-08-25 09:57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孔令让研究团队首次组装了小麦远缘杂交常用物种中间偃麦草和鹅观草染色体水平的高质量基因组序列。
2025-08-25 09:54
大多数地区在处暑节气时仍有高温天气出现。北方地区昼夜温差扩大,易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凉”。
2025-08-22 10:12
当罗斯海冰架上最后一抹极昼阳光悄然隐去,南极的冬季正式到来。冰原之上,完成微电网系统、氢能源系统、通信系统等建设任务后的秦岭站,如一艘灰色的方舟稳稳矗立。
2025-08-22 10:12
一部“电影”让我们一窥人类发育中一个鲜为人知的里程碑事件——新形成的胚胎附着在子宫内膜上的瞬间。
2025-08-22 10:11
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直径约540公里,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
2025-08-22 10:11
手术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产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医生的“辅助工具”已完成了数百万次微创手术。
2025-08-22 10:10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