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点击浏览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浏览器请点击“”按钮
光明网讯(记者 杨亚楠、高婷婷)问大家一个问题
你觉得整个国家的粮食产量人均到每个人身上能有多少公斤?
别百度,就凭第一感觉来想想~
答案往下看
前不久热播的《中国粮的奇迹》讲述了中国人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粮食产量,从不够吃、吃不饱到吃得饱且吃的好的奋斗历程。确实,在那个年代,人们是都是靠天吃饭的。“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人们都只有小心计算着吃,才能够勉强维持。
而现在,“中国粮”成为我们的骄傲。
一、全维度数据亮眼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粮食生产的数据,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66384万吨(13277亿斤),比2018年增加594万吨(119亿斤),增长0.9%,看图可见我国粮食产量一路阶梯式的增长,现在更是创历史最高水平!
公布答案的时候到了。1949年到2018年人均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多,从400多斤增加到900多斤,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的每公顷千克数的统计中,中国2017年已高达6029千克,世界平均水平仅为4074千克。
从国内来看,在大陆31个省份中,总产量最高的是黑龙江,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高达1433.8万公顷,粮食产量高达7503万吨,河南、山东紧跟其后;单产最高的是上海,每公顷的粮食产量高达8170公斤。
从世界来看,在1978年,我国的五种主要粮食产量就已经位列全球第二,在1983年首次超过美国,从1986年开始就一直保持世界第一。
二、“布朗之问”到“世界之问”
70年间,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那中国是怎么做到的呢?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袁隆平!
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先。我国65%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他从1971年开始专门研究杂交水稻,用了两年的时间,他就带领着研究组成功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并开始研究超级杂交水稻。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计划第一期目标为亩产700公斤;第二期目标为亩产800公斤;第三期目标的亩产900公斤也在2011年获得了圆满成功。
现在很多网友都很喜欢借用袁隆平的梗,去形容别人吃饱了撑着没事干,比如说:“就是袁隆平让你吃太饱了”之类的,可见其在大众心中的地位之高。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荣誉勋章。
三 、中国用行动在证明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作为国家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国家始终将农业发展列为重中之重。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在农业财政、设施、科技创新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就财政方面而言,我国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到2018年中国财政对农林水投入21085.59亿元人民币,较2007年增加5.2倍。下图为中国现阶段财政支粮政策主体框架:
设施方面,中国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在耕地总面积中占比就超过50%。到2018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2.99亿亩增加到10.24亿亩。
机械化方面,中国农业装备和机械化水平实现跨越发展。2018年,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数量分别较1949年增长19.1万倍和15.8万倍;农机总动力达到10.04亿千瓦,比1949年增长1.24万倍。
70年来,中国人碗里的粮食品种从粗到细再到粗,数量从少到多再到少,人们越来越重视粗细搭配。这不仅仅是一碗饭的变化,折射出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