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小编被小伙伴们强大的战斗力所折服
打开微博热搜不是#中国成最大西瓜生产消费国#
就是 #中国人一年吃掉4000亿元小龙虾…… 好奇的小编就在想 中国是如何通过农业 解决近14亿人的吃饭问题?数据告诉你答案▼
1
第一站,先来到中国粮食的主产区——河南。
△遥感光谱分析图
把地图放大一点,5月的田野,绿油油的小麦一望无际。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狼城岗镇南北街村遥感图
再过几个月,这些产自河南的小麦,将加工成馒头、烩面……送到全国各地的餐桌上。
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超过1/4的小麦。
2018年河南粮食总产量达到1329.8亿斤,每年向省外输出原粮及制成品约400亿斤。
「民以食为天」——「吃」对中国人来说,是刻在骨子里的五千年的情结。从 「吃不饱」到 「变着花样吃主食」,中国仅用了70年时间。
一组数据,来看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加速度:
中国粮食总产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00多亿斤,到1966年的4000亿斤,用了 17年时间;
从1966年的4000亿,到1978年的6000多亿斤,用了 12年时间;
从1978年的6000多亿斤,到1984年的8000亿斤,仅用了 6年时间;
到2015年,我国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突破13000亿斤;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13158亿斤, 比1949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2.6%。
究竟,养活近14亿人的粮食产量,是怎么统计出来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河南调查小编顶着大太阳,给粉丝们拍了一段小视频,30秒带你了解粮食产量调查过程。
全国每四个馒头,就有一个河南产
(△来源:河南调查)
2接下来要去的是山东平原——山东省寿光市 。
放大一点,我们就能在平原上找到上百万个“闪光”的小屋。看看周围,它们无处不在。
这是什么?原来是控制温度湿度的蔬菜水果大棚。
大棚里,不管什么季节都能做到蔬菜水果一年多熟。这意味着蔬菜水果产量比传统农田高出几倍。比方说,大棚里种莴笋,从播种到收割需要52天,这样一年可以种将近七轮,效率高了七倍。
所以,大棚种植在有限空间内极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这对中国人而言简直太棒了。此外,还在大棚内安装物联网监控系统。通过再教育培训,农民们学会了用手机监控温室内部环境参数,比如二氧化碳浓度、光线强度、土壤温度等等。
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显示, 中国蔬果产量和消费量在7亿吨左右,是世界总量的40%。印度大部分国民是素食者,耕地面积大于中国,但全国蔬果产量是1.8亿吨,中国是它的3.8倍。秘诀就是大棚种植。
有了大棚蔬菜,中国人享用的蔬菜品种比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多,价格还更便宜。
查询网络百科就会发现,除了热带特产以外,中国每一种蔬菜产量几乎都是世界第一,而且跟第二名拉开的差距还不小。
(节选自: 观方翻译;ID:guanchaglobal)
3
按照往年的经验近14亿中国人将在一年中吃掉全球大约73%的柿子、68%的梨67%的西瓜、58%的桃和李子50%的猕猴桃、49%的苹果27%的柑橘、17%的葡萄以及10%的芒果和香蕉
(中国部分水果产量占全球的比例,可大致视为消费量占比制图@张靖/星球研究所)▼
巨大消费量的背后是中国人全球无出其右的水果种植能力
2018年中国的农民与科技人员一共种出了2.5亿吨水果占全球总产量的
31.4%(海南文昌龙楼镇全美村西瓜种植基地,数十辆重型卡车停在田间,将运走成千上万箱西瓜,图片源自@VCG)▼
其中西瓜、柑橘、苹果三大产量之王加在一起达到了中国水果总产量的
56%
数百万年前
当我们的祖先
第一次被枝头的硕果吸引
水果
这种特殊的食物
就一直伴随着我们走过整个人类史
今天
我们历经70年
将中国变成了
世界上最大的果园
(湛江市徐闻县的菠萝田 ,摄影师@夏宇)
▼
(节选自:星球研究所;ID:xingqiuyanjiusuo)
主食、蔬菜、水果 ……
只是近14亿人餐桌上的主角之一
新中国成立70 年来
中国不仅用不到世界9% 的耕地
养活了世界近20% 人口
而且百姓餐桌越来越丰富
品质越来越优良
(作者:张梦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