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1月12日,由光明日报社主办,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有限公司支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挑战与机遇”高端对话在光明日报社举办,来自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共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总裁苏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周绍杰就“三去一降一补”、财税、金融、农业、国企及重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难点及对策进行了研讨。会上,各嘉宾接受了来自记者的提问。
以下为记者提问环节实录:
问:我来自人民网,我想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几位专家一个问题,再问苏总一个问题,因为苏总是实业界的代表。我们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了有一年时间,如果看它成果的话,有哪些数据可以作为参考?还想问苏总,您刚才也介绍了脚跨两界,一个是交易界一个是实业界,2016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您认为对于企业个体来说有什么影响?
周绍杰:客观的来说2016年我们根据公布的数据来看,基本上能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比如说去产能的角度来讲,钢铁和煤炭去的量比较大,煤炭去了2.6亿吨,钢铁差不多是4500万吨,当然这还不是最新的数据,这个力度都是非常大的。房地产整个存量房增长率是下调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去产能和去库存又发现了一个新线索,去库存的过程中房价上涨,而且局部城市上涨幅度很高。去产能也可以看到,我们的煤炭价格、钢铁价格也都往上走,2017年这些产品价格上升时应怎么办?钢铁的价格已经上升了,煤炭的价格已经上升了,再怎么去产能的问题?最核心的问题是标准的问题,比如说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如果单纯300万吨以下都砍掉的话,我觉得也会产生重伤。
去杠杆上看,现在企业的负债率依然很高,去杠杆的过程是很长的,跟我们的宏观调控有一个冲突,企业的微观政策和我们的宏观调控可能有一些矛盾。从降成本看,各种税费、劳动力成本、社会保障成本的降低也不太容易。我们是竞争很充分的劳动力市场,这个降的空间也不是很大,而且劳动力本身已经走向了短缺。当然我觉得在社会保障上将出现一些调整,比如说住房公积金等会有调整空间。
另外,如果从劳动力成本来讲还要看另外一面,将来经济的转型中,家庭的收入一定要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就是家庭收入提高,家庭收入提高说明中国将来消费占GDP的比重也会提高,从这点来讲也有好处。补短版方面,我觉得中国政府一直做的非常好,我们讲扶贫、针对去产能集中行业和地区都出台了一些政策,这些都没有问题。
徐洪才:这个里面我们三去一降一补发展不是同步的,有的可以,有的方面还在刚起步,比如说去杠杆。市场化的债转股、去杠杆的政策三季度末才出台,这个工作刚刚起步。
讲到产量这一块,讲的比较模糊,煤炭降了多少产量价格上去了,中间的弹性不一样,产量下来1%,价格上去50%,问题是什么呢?在这个情况下企业要扩大产能。产能可以扩大,但是先进的产能。不能说总体去产能,把产量搞上来就完成任务了,这是错误简单化的表现。价格上涨的时候可以扩大产能,但是一定要符合标准。你符合标准谁上都可以,我是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机制,不管是国有还是私营企业,只要不符合标准,就要把你消灭掉,不能趁机偷偷摸摸死灰复燃,那不是出产能,那是自欺欺人。
我觉得三去一降一补落脚点还是建立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暂时发挥不太好的时候,政府发挥作用也可以,但这是暂时的。最终要建好让市场自身发挥作用。
苏宁:2016年供给侧改革对大宗商品的影响,我觉得对我们创新服务模式提供了一个方向。大宗商品交易所市场实际上汇集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所有要素都在的一个集中点。在这个点上怎么去突破,包括怎么去提高企业的质量?从这个突破点应该值得去探索,鼓励我们进一步去做创新。
刘宇:我补充两句,咱们的记者问题都很好。我谈两个层面看大宗商品市场在供给侧改革中间的价值。在微观层面我们是通过产业客户给市场参与者提供全方位,包括交易、流通、风险管理全方位的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帮助他们在非常繁杂的信息中间找到商机,重新配置市场资源,在这个层面帮助微观企业践行供给侧改革,提高工作的效率。
另外一个方面,在宏观层面更有意义。我们做的大宗商品市场因为连接了现货、期货,形成了整体的商品市场,从而能够促进形成真实有效的交易、基于真实贸易的价格。形成这个价格体系之后,对于引导资源,从落后的产能向先进的产能去践行三去一降一补,我认为这是一个基础的工作。当然这是我们大宗商品市场间接发挥的作用,这应该是供给侧改革的基础。
主持人(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伟):谢谢,今天我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讨论高端对话效果不错。在这里春节也快到了,向各位专家、学者向你们致以春节的问候,祝大家今年有更多的成就。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