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税惠描绘创新底色 打造开放科学“北京样板”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民生 > 正文

税惠描绘创新底色 打造开放科学“北京样板”

来源:光明网2023-05-25 13:28

  近日,以“开放合作,共享未来”为主题的中关村论坛在北京举办,众多全球顶尖科学家、顶级机构、知名创新创业主体共同探讨科技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新趋势,一批重大技术交易项目成功签约,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重磅发布,有力彰显了我国坚持推进开放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气候变化、疫情等共同挑战的决心,进一步凝聚了全球各界共识。

  依托中关村论坛,北京着力推动创新资源、科学要素共享,传递扩大开放、共建共享的创新发展理念。北京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积极利用创新政策开创科技创新合作新局面,深入推进中关村先行先试改革等税收优惠政策,助力打造开放科学的“北京样板”,辐射带动全国科技创新氛围有效提升。

  税惠赋能 关键技术“填空白”

  谈到科技创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标。在全国智力资源最密集的中关村,从“0到1”的原始创新数不胜数。瞄准国内技术空白,解决关键技术难题,也成为中关村企业矢志不渝的共同目标。华融普瑞(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

  公司负责人秦敬超介绍,“连续碳纤维材料3D打印零件性能优越,在某些应用领域可以替代金属材料,但3D打印领域连续碳纤维材料的使用一直被国外设备所垄断。”但秦敬超和他的团队正准备向着“高峰”发起冲击:“我们将投入大幅面连续碳纤维增材制造系统的研发,有望填补国内大幅面连续碳纤维3D打印机和3D打印软件的研发技术空白。”

  秦敬超的底气来自税收优惠政策如影随形的“陪伴式”助力。“我们即将投入研发的费用就来自减税降费的补贴。今年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公司2022年扣除金额已超200万元。”

  北京盛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黄玉伟也有着相同的体会。“随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多项政策汇成合力,支持我们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我们将更好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一石激起春水活。不断加码的税收优惠支持企业敢闯敢创,让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生机盎然,活力满满。据北京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新一轮中关村先行先试新政实施后,全市有10139户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同比增加4034户,增长66.08%,加计扣除金额334.26亿元。

  共治聚力 抢抓产业“新赛道”

  生命健康产业是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必不可少的前瞻性产业。在生物医药业界,一项科技创新要实现完整链条的最后一关——产业化,十分艰巨。在高质量发展向创新要答案的当下,北京税务部门也在积极发挥税收连接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与服务微观经济运行两头关键作用,驰而不息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注入“税动力”。

  北京科信必成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口服固体制剂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转移服务的药品研发机构。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赵伟这样向记者解读创新升级背后的“税收密码”:“随着基础研究税收试点政策的试行,我们今年参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关于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领域基础性研究的投入,也能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此外,公司还享受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及2000万以下技术转让合同等企业所得税优惠,共为公司节约流动资金四百余万元。”

  企业负责人感慨,“多项税收优惠‘加持’让我们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在积极投入基础科研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研发创新,更好地为国内制药企业提供从调研立项、处方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中试、注册到产业化的一站式服务。”自2003年成立以来,公司已为国内50余家上市公司和20余家医药百强企业提供了产业化服务,被誉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高端服务企业。

  北京税务部门始终以落实优惠政策为发力点,通过与财政、科委等部门联合调研、密切协作,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以税惠鼓励创新、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中关村科技创新排头兵、领头羊的作用,带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为有力支持企业勇闯科技前沿“无人区”,北京市税务局与市财政局、市科委联合制定了对已出台鼓励基础研究和股权激励先行先试政策的转发意见,并为企业享受创新发展优惠政策提供精细服务。2022年,全市15户企业符合享受基础研究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59亿元;29户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股权激励分期纳税政策,惠及4860名科技人才。

  精准服务 成果转化“加速跑”

  北京建设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提供数字城市核心应用软件服务的一家专精特新企业。曾参与《城市数字化标准规范研究》等国家重点攻关计划项目,为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提供数字城市产品服务,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城市软件产业化研发与生产示范基地。“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号角,‘创新数字城市核心应用,以科技成就城市之美’正是我们的宗旨。”公司负责人方刚介绍,“公司正通过不断加强基础空间数据加工、处理和建库能力,积极布局提供一体化数字城市解决方案的发展战略。”

  从研发到应用,技术落地需要大量的资金,这离不开背后的“税力量”。企业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公司收入减少,资金运转压力增大,海淀税务部门了解到我们公司符合中关村特定区域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试点政策,主动为我们送来‘政策包’,提供‘一对一’的辅导服务,还通过视频直播讲课的形式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政策,2022年我们企业所得税减少240多万元,资金负担一下子就减轻很多,我们也更有信心继续开展新项目研发。”

  中关村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试点优惠对于促进首都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北京税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政策实施两年以来,该政策已折合减免企业所得税6.34亿元,成为了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过程中重要的“催化剂”。近期,税务部门还将结合主题教育活动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服务包”,精准送上门,企业政策享受“零负担”、超便捷,让企业创新的步子迈得更稳,首都创新活力释放更足。(李记)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 天空之眼瞰雄安:拔地而起的“未来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