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 刘晗旭)眼下正是黄灯笼椒采摘的季节。色泽鲜艳、气味芳香,辣度却高到无法鲜食,海南黄灯笼椒凭借“欺骗性”的外表和独特风味让人着迷。黄灯笼椒腌制成的辣酱征服了饮食清淡的海南人,也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不仅成为了游客离岛时必买的产品,更在电商平台上广受欢迎。
从辣椒到辣酱,从零星种植到火爆全网,黄灯笼辣椒是如何走向全国、飘香岛外的?让我们一起来解锁黄灯笼椒辣酱打响“海南牌”的成长之路。
出岛前“辣椒之王”藏身海南
黄灯笼椒外表金黄,色泽鲜艳,是辣椒界“四大天王”之一。摄影 余东升
黄灯笼椒外表金黄,一眼望去与毫无辣度的水果椒无异,但其辣度高达17万个辣度单位,在世界辣椒中位居第二。此椒起源于南美,喜高温,最终落在了气候适宜的海南。目前,文昌、万宁、陵水、琼海等地是主产区,种植历史已超五百年,是海南独有的地域农产品。
“野生黄灯笼椒易感染病毒,产品产量、质量不高,很难实现规模化种植。”南国食品实业有限公司的符荣说道。野生品种产量低导致售价也较高,一斤高达10多元,因此野生黄灯笼椒很难商业化,也难走出岛。
改良后 小辣椒变大产业
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为破解制约黄灯笼椒产业化难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通过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于2009年成功培育出黄灯笼椒新品种“热辣2号”。
“新品种香味浓、抗性强,亩产量提高至6000斤以上,产量增加了5倍以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子记说,该品种提高抗病毒能力,又具备辣度高、风味好等优点。
规模化种植后,黄灯笼椒的田间收购价随之降低,本土企业顺势推出黄灯笼辣酱。皮薄香味浓的“热辣2号”是酱用型辣椒新品种,制作出来的辣酱辣中带有果香,口感、风味俱佳。不少初次购买的消费者在评价中提及“辣度满意”“0油脂,可以打败老干妈”“减肥期首选酱料”等,圈粉年轻人。
求突围 辣酱挖掘新赛道
“黄灯笼辣酱的火爆与海南旅游市场的发展同步。海南旅游市场起来后,它的销量也起来了。”符荣称,黄灯笼椒辣酱虽然在海南岛卖得风生水起,但如何从小岛走向全国仍是一个难题。
为了开拓线上市场,符荣所在的海南老字号品牌南国食品选择与电商平台合作,加入拼多多的“超新星计划”,制定专属运营计划。“线上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把消费者的意见整理起来,也有利于我们对黄灯笼酱的配方、口感、包装等进行改良,更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工作人员介绍道。如今,老字号不再将线上仅仅当作销售渠道,而是打造品牌阵地,与新电商平台一起推动小众地域特色产品出圈。
上线新电商平台以来,南国食品包括黄灯笼辣酱在内的多个单品销量实现高增长,店铺高峰时期销售额从100万增长至500万,远超预期。目前,南国食品、春光食品的黄灯笼辣酱已拼成“10万+”爆款。
稳种植 海岛农户乐增收
黄灯笼辣酱的出圈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4月底,符荣带着团队来到万宁治坡定鑫种养合作社验收产品。据了解,他们与海南30多家种植基地提前签订合同收购辣椒,农户不用担心销路。该合作社带头人2016年改种黄灯笼椒,已有7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
如今,从规模化种植、加工到销售,黄灯笼辣酱已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工厂每年以约定好的价格收购果子,农户的收益得到一定保证,海南不少村子加入种植行列。以海南龙华区为例,去年,部分村以“农户+村集体公司+企业”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黄灯笼椒成为当地带动乡村发展的新产业。
黄灯笼椒成为海南当地带动乡村发展的新产业。摄影 余东升
近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从海南黄灯笼椒辣酱的成长之路不难看出,农产品的增收与畅销离不开科技的研发支撑、规模化的种植生产和电商的销售支持、品牌阵地的打造,“只有发展壮大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才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空间,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符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