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响“海南牌” 黄灯笼椒走出“成功之路”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打响“海南牌” 黄灯笼椒走出“成功之路”

来源:光明网2023-05-18 17:23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 刘晗旭)眼下正是黄灯笼椒采摘的季节。色泽鲜艳、气味芳香,辣度却高到无法鲜食,海南黄灯笼椒凭借“欺骗性”的外表和独特风味让人着迷。黄灯笼椒腌制成的辣酱征服了饮食清淡的海南人,也成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不仅成为了游客离岛时必买的产品,更在电商平台上广受欢迎。

  从辣椒到辣酱,从零星种植到火爆全网,黄灯笼辣椒是如何走向全国、飘香岛外的?让我们一起来解锁黄灯笼椒辣酱打响“海南牌”的成长之路。

  出岛前“辣椒之王”藏身海南

打响“海南牌” 黄灯笼椒走出“成功之路”

黄灯笼椒外表金黄,色泽鲜艳,是辣椒界“四大天王”之一。摄影 余东升

  黄灯笼椒外表金黄,一眼望去与毫无辣度的水果椒无异,但其辣度高达17万个辣度单位,在世界辣椒中位居第二。此椒起源于南美,喜高温,最终落在了气候适宜的海南。目前,文昌、万宁、陵水、琼海等地是主产区,种植历史已超五百年,是海南独有的地域农产品。

  “野生黄灯笼椒易感染病毒,产品产量、质量不高,很难实现规模化种植。”南国食品实业有限公司的符荣说道。野生品种产量低导致售价也较高,一斤高达10多元,因此野生黄灯笼椒很难商业化,也难走出岛。

  改良后 小辣椒变大产业

  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为破解制约黄灯笼椒产业化难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通过配套栽培技术的研发,于2009年成功培育出黄灯笼椒新品种“热辣2号”。

  “新品种香味浓、抗性强,亩产量提高至6000斤以上,产量增加了5倍以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子记说,该品种提高抗病毒能力,又具备辣度高、风味好等优点。

  规模化种植后,黄灯笼椒的田间收购价随之降低,本土企业顺势推出黄灯笼辣酱。皮薄香味浓的“热辣2号”是酱用型辣椒新品种,制作出来的辣酱辣中带有果香,口感、风味俱佳。不少初次购买的消费者在评价中提及“辣度满意”“0油脂,可以打败老干妈”“减肥期首选酱料”等,圈粉年轻人。

  求突围 辣酱挖掘新赛道

  “黄灯笼辣酱的火爆与海南旅游市场的发展同步。海南旅游市场起来后,它的销量也起来了。”符荣称,黄灯笼椒辣酱虽然在海南岛卖得风生水起,但如何从小岛走向全国仍是一个难题。

  为了开拓线上市场,符荣所在的海南老字号品牌南国食品选择与电商平台合作,加入拼多多的“超新星计划”,制定专属运营计划。“线上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持,把消费者的意见整理起来,也有利于我们对黄灯笼酱的配方、口感、包装等进行改良,更贴近消费者的需求。”工作人员介绍道。如今,老字号不再将线上仅仅当作销售渠道,而是打造品牌阵地,与新电商平台一起推动小众地域特色产品出圈。

  上线新电商平台以来,南国食品包括黄灯笼辣酱在内的多个单品销量实现高增长,店铺高峰时期销售额从100万增长至500万,远超预期。目前,南国食品、春光食品的黄灯笼辣酱已拼成“10万+”爆款。

  稳种植 海岛农户乐增收

  黄灯笼辣酱的出圈也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4月底,符荣带着团队来到万宁治坡定鑫种养合作社验收产品。据了解,他们与海南30多家种植基地提前签订合同收购辣椒,农户不用担心销路。该合作社带头人2016年改种黄灯笼椒,已有7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

  如今,从规模化种植、加工到销售,黄灯笼辣酱已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工厂每年以约定好的价格收购果子,农户的收益得到一定保证,海南不少村子加入种植行列。以海南龙华区为例,去年,部分村以“农户+村集体公司+企业”的模式发展订单农业,黄灯笼椒成为当地带动乡村发展的新产业。

打响“海南牌” 黄灯笼椒走出“成功之路”

黄灯笼椒成为海南当地带动乡村发展的新产业。摄影 余东升

  近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1元,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从海南黄灯笼椒辣酱的成长之路不难看出,农产品的增收与畅销离不开科技的研发支撑、规模化的种植生产和电商的销售支持、品牌阵地的打造,“只有发展壮大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特色产业,才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空间,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符荣说。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 天空之眼瞰雄安:拔地而起的“未来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