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由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处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主办,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承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近日在广州举行。年会旨在加强中国高等院校经济类院系以及国内外其他经济学科研与教学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广大从事经济学教学科研的学者学生搭建开放互动平台,为新时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5月12日晚,第二十二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单位、经济学院院长(主任)联席会议召开。25家理事单位代表、部分国内高校经济学院院长(系主任)代表等40余人与会交流。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孙坚强主持,与会者重点围绕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和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展开研讨。
会上,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指出,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首先需要提出自己的议题,并用好中国经济学年会这个平台;同时,需要先做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再以此为基础编写教材从而推动人才培养。他强调,构建中国经济学的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学术共同体,其中,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5月13日,年会拉开帷幕。开幕式上,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出席并致辞。随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陆毅就如何管理政策预期发表主旨演讲,通过构建经济学模型研究政策预期的时间特征来阐述对政策设计的启示。
圆桌论坛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罗知主持。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方红生、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范子英、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郭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杨汝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长聘副教授黄卓等纷纷就“经济学研究中的理论导向与实证导向问题”这一主题发表观点。与会者还就“模型呈现的不同形式”“数理模型和文字表述在逻辑表达中的特点”“什么是兼顾理论体系和实证支撑的好研究”等议题展开讨论。
圆桌论坛现场
5月13日至5月14日,来自海内外128所高校与科研单位的学者们在90余个分会场汇报并研讨。汇报论文内容涉及宏微观经济学、制度与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金融学、企业与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城市与区域经济、资源与环境经济、财政与公共经济学等多个领域。报告人针对各自论文的选题、思路、方法、结论及意义进行介绍,评论人对文章的意义、贡献或存疑处进行了点评和互动。
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单位会议上,来自25家理事单位的代表出席会议。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杨汝岱介绍了过去的一年中国经济学年会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系列活动举办等方面加强学术共同体构建的工作情况。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院长孙坚强介绍了承办方筹备、组织本届年会的情况。会议增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经济学院成为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会的新成员。至此,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单位增至36个。
年会学术期刊论坛上,《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主任邓泽辉,《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金成武,《产经评论》执行主编、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副主编李杰,《世界经济》责任编辑宋志刚,China Economic Journal主编王勋,《经济学报》编辑部主任王红,《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主任王燕梅,《广东社会科学》副总编辑吴大磊,《经济学(季刊)》副主编赵波以及《管理世界》编辑部副主任张世国出席并先后发言。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院长陈镇喜主持。当晚还举行了当代经济学基金会第六届“思想中国论坛”。
据悉,会议期间共计举办各项活动超过100场,线下累计参加活动人数超过5000人次,线上观会人数近30万人次。(陈羽 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