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广西宜州是屹立在桂西北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经过470多年的发展,桑蚕文化早已渗透这里的村村寨寨。
每年四五月份是宜州传统的养蚕季节。一大早便赶去采摘最新鲜的桑叶,每天到蚕室观察蚕宝宝的动静好几次,半夜里,还要给蚕宝宝们添叶加餐,乡亲们把全家一年的收成都寄托在了养蚕上。
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宜州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将桑蚕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桑蚕生产规模连续17年保持全国县域第一,桑园面积达38.2万亩,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蚕桑之乡”。
小小一张叶、纤纤一缕丝承载着茧农们的希望,条条生产线、件件绫罗衫彰显着宜州走出去的决心。围绕“提品质、强品牌、增品类、优产业、富民生”的发展思路,宜州积极推动种桑养蚕、茧丝绸加工、物流销售各环节无缝衔接,努力延长产业链,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258家茧站、17家缫丝加工企业、26家家纺加工销售企业,64项专利,1792万元的税费减免,带动了45.6万村民的创业就业。村民每年人均养蚕收入达8500元以上。宜州开启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探索之路。
为了让丝丝勾画的中国风走向世界,河池市税务部门和茧丝绸行业建立了“春雨润苗”专项行动党员联络机制,把最新的税费优惠政策送到每一家茧丝绸企业,努力做好政策辅导,力所能及为企业纾困解难。
2020年宜州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丝绸新都”称号。2021年,首届中国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宜州举行。“蚕桑之乡”已经踏上“丝绸新都”的征程,这座丝绸文化与刘三姐文化交相辉映的城市也即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吴丽琴 潘密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