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乐山市井研县:实施“减负、产业、服务”三项赋能行动
首页> 经济频道> 产经 > 正文

乐山市井研县:实施“减负、产业、服务”三项赋能行动

来源:中国网财经2021-05-10 17:1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紧扣省委、市委两项改革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组织部关于“十大行动”中“强基行动”安排部署,充分发挥基层治理“催化剂”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实施“减负、产业、服务”“三项赋能行动”,推动改革“前半篇”文章的“物理量变”到“后半篇”文章的“化学质变”。

  实施“减负赋能”集聚“底气”

  聚焦镇村职能条块分割、事务责大权小、工作力量不足等问题,以基层减负为导向,狠抓基层队伍建设,推动基层人财物精准匹配,打通治理“神经末梢”。

  一是减压力。注重减少基层工作任务,坚持精文减会,督促全县各单位清理、规范督查检查考核等事项,减轻基层干部负担。通过专项清理规范,大幅降低全县督查检查考核事项和会议、发文数量,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干事创业。

  二是放权力。组织县级部门和镇(街道)全面梳理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形成《井研县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井研县拟下放乡镇(街道)权力事项建议清单》,规范镇村公共服务事项151项,拟下放行政权力113项,开展“一门办、一次办、一网办”便民服务,缩短镇村两级事务办事周期。

  三是添助力。持续加强县、镇(街道)两级干部双向交流力度,推动干部多岗锻炼,向乡村沉淀。实施“归雁”工程,借力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优质政策,大力回引优秀农民工、毕业大学生等人才,充实村级后备干部“后备库”,把表现优异的择优推荐进入“两委”班子,选派乡村振兴工作队,推动镇(街道)村工作力量倍增。

  实施“产业赋能”行动集聚“财气”

  聚焦乡村产业结构散乱、竞争力不强、回报率偏低等问题,坚持农业兴县工业强县,推动产业融合,做大做强一批中心镇、集镇村,提升发展质量,鼓起治理“钱袋子”。

  一是兴农业。突出园区建设,围绕“4+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结合《井研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2020—2025年)》和专项规划,把15个镇(街道)全覆盖纳入柑橘、粮油、生猪、水产四大园区建设,培育更多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镇。

  二是强工业。锚定成乐一体化发展先行示范区战略定位,在马踏镇试点县域副中心镇建设,完善马踏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加快启动一期建设工程,为承接成渝地区产业转移搭好平台,带动交通主干线中心镇发展工业产业,拉动项目投资。

  三是富集体。坚持“多村联合、整镇推进、整县提升”发展思路,整合撤并村的集体资产资源,利用“拨改投”撬动涉农项目资金,建立集体经济风险防控清单,发挥井研县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带示范效应,创新集体经济抱团式发展模式,加快项目建设,推动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实施“服务赋能”行动集聚“人气”

  聚焦基层服务半径变大、服务方式偏少、服务成效欠佳等问题,主动对接群众需求,倾斜服务保障资源,构建畅通的便民服务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一是优服务队伍。以素能提升为重点,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培训,采取“合班+分班”的“订单式”培训教学,实现全覆盖培训提能。扎实开展“开门办事”践诺行动,县镇村结合实际确定践诺事项2000余项,换届与推动工作无缝衔接。优化“基本报酬+绩效奖励+集体经济奖励”薪酬机制,提高村干部待遇,激发干事热情。

  二是优服务阵地。坚持减镇村不减服务点位不减服务力量不减服务范围,整合两级改革后镇村闲置办公阵地资源,对村面积偏大、办事不便的阵地,探索构建1个便民服务中心和N个代办点的“1+N”模式,提升阵地服务功能。通过“便民服务使用一批、集体发展利用一批、基层治理打造一批”,实施村(社区)阵地“三年攻坚”行动,投入资金700万元,对76个村级阵地进行改造提升,推动阵地建设与乡村治理有效对接。

  三是优服务机制。实施群众幸福指数提升工程,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问计·大宣传·大化解”四大活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延伸“一张办事清单、两个办事平台、五张办事卡片”的“125”便民服务机制,开展“千名干部进百村访万户”行动。实施乡村客运“金通工程”,全县域投运乡村便民小巴,全面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乐山市井研县委组织部 供稿)

[ 责编:赵艳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江苏无锡:一把二胡奏响富民曲

  • 贵州:观百里杜鹃花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近一看,“小房子”好像挺简单——灰顶是覆盖的太阳能板,蓝色外壳下的两条履带,恰好跨在两道茶垄上。
2023-03-29 09:18
安市白甸镇瓦甸小学学生在科技社团活动中体验操控机器人。
2023-03-29 10:59
重点加强教师配备、实验室建设、实验员配备、课时总量和结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等科学教育条件和活动的监测。
2023-03-29 10:59
利用纳米技术控制日常环境温度的多功能“相变油墨”是一种概念验证,可以层压、喷涂或添加到油漆和建筑材料中。
2023-03-29 09:24
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只有邮票大小的可穿戴超声贴片设备,可以24小时对心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即便剧烈运动时也不妨碍其正常工作。
2023-03-29 09:40
总的来说,他们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2023-03-29 09:38
当微塑料在海鸟的肠道中大量存在时,干燥棒杆菌这样的有害细菌似乎会茁壮成长。对人类来说,干燥棒杆菌可致人罹患心脏炎症、脑脓肿和感染。
2023-03-29 09:25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