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视觉智能第一城”扬帆起“杭”
首页> 经济频道> 产经 > 正文

“视觉智能第一城”扬帆起“杭”

来源:新华网2021-04-30 10:5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对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进行公示,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榜上有名,将成为“国家队”的优秀代表冲击“世界冠军”。

  “十四五”时期,杭州提出大力建设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高质量融合发展。其中,壮大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布局视觉智能标志性产业链,打造“中国视谷”,成为杭州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关键突破口。

  经过长期发展,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在“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产业跃升、攻克关键技术、构建产业生态”等领域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可供借鉴的建设经验。

  强化顶层设计 打造标志性产业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政府部门的顶层设计是产业腾飞的强劲动力。

  数字经济时代,杭州积极贯彻浙江省“数字经济2.0”战略、杭州市“双引擎”战略,制定了“以数字安防产业为基点,向视觉智能产业跃升”的集群发展主线,谋划建设以视觉产业为主导的“中国视谷”经济新地标,打响“视觉智能第一城”的城市品牌。

  以此为目标,杭州按照国家、省集群建设要求和市产业链提升工程任务部署,重点围绕“抓创新、促转型、建生态”开展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建设工作,积极推动数字安防向视觉智能跃升,打造杭州标志性产业链,编制视觉智能产业链上的各大“图谱”,以完善的顶层设计,炼就有据可依的“定心丸”。

  集群“1372”思路图。

  “不同于传统的安防产业生态,视觉智能产业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以信息可视化为桥梁、以大数据为要素、以数字化为手段、以云平台为支撑的视觉产品(服务)制造、传播、应用体系所构成的相关产业门类的总和。”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进一步勾勒这条标志性产业链的发展脉络,杭州力邀各大高校院所共商大计,主动对接潘云鹤、高文等院士团队,吸收院士专家对杭州视觉智能产业链和创新链、拓展产业应用和产学研联动等方面的意见,形成了宝贵丰厚的智力沉淀。

  在“十四五”的起点之年,杭州编制了包含“视觉智能产业链发展提升方案”“年度工作要点”和“专家团服务方案”的“一链一团一方案”,以及包含“产业链技术路线图”“细分产业图”“空间布局图”“招商引资图”“应用领域图”和“产业链风险清单”“需求清单”“技术攻关清单”“协同创新清单”“项目清单”的“五图五清单”。

  杭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好顶层设计,我们就能按图索骥、寻因见果,让产业培育与发展工作事半功倍,从产业链入手,推动构建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集聚、协作紧密高效、生态开放包容的世界级数字安防产业集群。”

  因势而动谋发展 视觉智能正当时

  “全球安防看中国,中国安防看杭州。”杭州作为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全国数字安防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当前加快建设视觉智能标志性产业链,打造“中国视谷”经济新地标,可谓恰逢其时、正当其势。

  就发展趋势而言,“十四五”规划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人工智能以引领未来科技之势被列为发展重点。视觉智能作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领域,成为打开人工智能新时代大门的钥匙。站在国际竞争角度,壮大数字安防先进制造业集群、构筑自主可控产业体系是杭州主动维护国家安全、全面支撑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从未来城市竞合来看,杭州“前有标杆,后有追兵”,在“亚运会、大都市、现代化”的重要窗口期,亟需以更大的气魄谋划发展蓝图,塑造具有杭州特色的经济地理新标识,提升杭州经济实力和城市能级。

  从产业基础来说,杭州形成了完善的数字安防上下游产业链和实力强劲的数字安防生态,优势十分明显。城市大脑、智慧办公、智慧教育、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均为视觉智能技术提供了丰富的特定或集成应用场景。

  “杭州·中国视谷”空间布局图。

  趋势之下,大有可为。围绕打造“中国视谷”目标,全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形成“三核引领、两廊贯穿、多区协同、全域应用”的空间发展格局。

  “三核”即滨江(产业核)、萧山(产业核)、余杭(创新核),“两廊”为城西科创走廊和城东智造走廊,“多区”包括钱塘区、西湖区、临安区、富阳区、桐庐县等区(县),在研发孵化、中试转化、生产制造等领域协同分工、竞合有度,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场景应用。

  杭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在此基础上,杭州将争创智慧视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视觉智能产业集群总体规模、创新能力、企业实力及产业链协同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攻克关键技术 深化场景应用

  核心技术是业之脊梁、国之重器,掌握了创新主动权就意味着掌握了发展主动权。杭州视觉智能(数字安防)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化应用方面“揭榜挂帅”,打通全产业链的“任督二脉”。

  据了解,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共有国家级创新载体43个,省级技术创新载体186家。

  在产业发展上,集群龙头企业引领建设企业共同体,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已形成从上游算法、芯片、传感器,到中游前端摄像机、后端存储录像设备、中控显示设备,再到下游系统集成、云平台、运营业务的全产业链体系。

  集群企业表示,要共同做精芯片层、做深基础层、做大感知层、做强认知层、做专平台层、做广应用层,提升创新策源能力,推动视觉智能产业最优生态系统化发展。通过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扶持政策,集群大力开展视觉智能专用芯片研发,“强芯补短”已取得实质进展。

  在场景应用上,集群企业纷纷以“刀刃向内,主动求变”的决心,重点在视频监控、工业视觉、自动驾驶、医学影像、虚拟现实、新一代视频会议终端和数字文娱等七大领域深化视觉智能应用研究,打造一批典型示范应用场景,推动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新标识和经济新地标。

  相关企业负责人说,有的集群企业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打造道路应用场景,加快赋能无人机、无人驾驶新业态;有的集群企业正加速提升数字化能力,打造“产业大脑+未来工厂”核心场景;有的集群企业面向半导体、医疗器械、汽车等高精度制造与质量检测行业,开展工业视觉系统在智能识别、智能计量、智能检测、智能分拣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生产柔性化水平。

  2020年,集群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4024件,共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7项。集群技术总体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数字安防关键、短板领域突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部分领域逐渐引领全球发展。

  促进机构全面发力 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浙江省采用校地共建的形式与北京大学组建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研究院由高文院士担任院长,广泛聚集全球顶尖人才团队,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引领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的信息技术研发和智库机构。

  研究院作为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机构,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供公共服务、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交流合作”等层面全面发力。基于自身深厚的研发实力,促进机构勇挑重担,牵头开展创新项目攻关,协同企业将4个公共服务平台和14个实体项目纳入集群项目。

  北大信研院(促进机构)服务集群架构图。

  促进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北大信研院围绕AVS编码芯片、超高清视频应用等方向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高文院士领衔的AVS中心重点突破了端云协同智能计算框架、视觉特征提取、表示与智能视频编码和智能终端系统软硬件架构协同优化设计等关键共性技术,在AVS-3编码IP核设计、基于视觉视网膜的视觉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等方向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2021年3月,促进机构再次凝聚“政产学研”的创新合力,牵头组建浙江省数字安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启动浙江数字安防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编制工作,可谓一项高度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的开创之举。促进机构与各级政府部门相互联动,逐一走访数字安防企业,深入调研企业的成长现状、优势项目和发展困境,梳理出了一连串的产业问题与发展需求。

  下一阶段,浙江省数字安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结合产业布局发展导向、产业链痛点、关键“卡脖子”技术、场景应用等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优化产业链体系,尽快明确数字安防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内容的框架,完成全省首个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编制工作。通过标准体系布局、发展路径规划,杭州正在打通这条标志性产业链上的技术优势,并转化为标准优势,让标准“站起来”,带动产业“走出去”,提升我国数字安防产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时代的巨幕徐徐展开,全新的能量场声势赫奕。集群化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一批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崭露头角。杭州数字安防产业跃升视觉智能新业态,集政策培育之重点、科技潮流之趋势、产业突破之关键、市场发展之需求于一体,乃大势所趋、大局所向。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上,杭州数字安防产业集群势与时代同频共振,为国家争光添彩,走向建设发展新高潮,为杭州加速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提供澎湃动力。(苏会会)

[ 责编:赵艳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江苏无锡:一把二胡奏响富民曲

  • 贵州:观百里杜鹃花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近一看,“小房子”好像挺简单——灰顶是覆盖的太阳能板,蓝色外壳下的两条履带,恰好跨在两道茶垄上。
2023-03-29 09:18
安市白甸镇瓦甸小学学生在科技社团活动中体验操控机器人。
2023-03-29 10:59
重点加强教师配备、实验室建设、实验员配备、课时总量和结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等科学教育条件和活动的监测。
2023-03-29 10:59
利用纳米技术控制日常环境温度的多功能“相变油墨”是一种概念验证,可以层压、喷涂或添加到油漆和建筑材料中。
2023-03-29 09:24
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只有邮票大小的可穿戴超声贴片设备,可以24小时对心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即便剧烈运动时也不妨碍其正常工作。
2023-03-29 09:40
总的来说,他们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2023-03-29 09:38
当微塑料在海鸟的肠道中大量存在时,干燥棒杆菌这样的有害细菌似乎会茁壮成长。对人类来说,干燥棒杆菌可致人罹患心脏炎症、脑脓肿和感染。
2023-03-29 09:25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