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原标题:甘肃省临夏市“十四五”: 抢抓机遇 接续奋斗 努力把临夏市建设成宜居宜学宜商宜游的公园城市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地处黄河上游,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全州政治、经济、文化和商旅中心。区位优势突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上的重要节点,与兰州市、甘南藏族自治州只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史上素有“茶马互市”、西部“旱码头”和“河湟雄镇”之称;旅游资源独特,临夏“花儿”艺术自成一脉、源远流长,紫斑牡丹冠绝国内,砖雕、彩陶、雕刻葫芦称临夏“三绝”;商贸物流活跃,临夏市有着悠久的经商传统,有“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的赞誉;品牌优势明显,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形成了以牛羊肉、乳制品、农畜产品、手工地毯、回、藏族生活用品加工业为主导,酿酒、建材、制香、医药、特色旅游和旅游产品开发共同发展的特色产业格局,各类产品远销德国、法国、土耳其等国家。过去五年,临夏市经济运行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关于“十三五”时期,临夏市如何砥砺奋进交出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如何利用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经验、智慧,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实现开门红,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成果如何有效衔接,以及如何发展好教育,增强发展内生动力,阻断代际贫困等事关临夏市下一步发展的具体问题,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委副书记、市长郭维安作了阐述。
回眸“十三五”:砥砺奋进 交出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
“十三五”时期,临夏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复杂局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集中精力抓脱贫,比学赶超抓项目,创新思路调结构,竭尽全力保民生,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的合格答卷。郭维安总结临夏市“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概况时说。
五年来,该市的生产总值、财政收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多项经济指标实现翻番、领跑临夏州,经济综合实力得到大幅跃升。该市累计减贫0.59万户2.54万人,于2018年9月率先在甘肃省实现脱贫摘帽,经验做法入选全国贫困县摘帽100个典型案例,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该市累计实施总投资1000亿元的各类重点项目467个,下功夫打通了23条城市“断头路”,尤其是八坊十三巷保护改造典型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和省政府通报表扬,先后两次荣膺甘肃省最具基础设施竞争力十强县,城市发展变化日新月异。举全市之力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累计投入民生领域资金110亿元,有效解决了一批事关广大群众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难题,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这些成绩,可以说,来之不易、成之惟艰,郭维安感慨道,这不仅激发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乘势而上、接续奋斗、追赶超越的信心和决心,也为临夏市开启“十四五”发展新征程带来很多启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只有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才能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必须坚持发展主题不放松,只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不偏离,只有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松劲,只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促进创新,才能持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展望“十四五”:迈好第一步 见到新气象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关于临夏市在“十四五”时期,如何迈好关键第一步,郭维安作了总体阐述。
“十四五”时期对临夏市来说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要发展阶段,国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兰西城市群建设,甘肃省打造兰白经济圈,临夏州推动央企助力临夏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这不仅为该市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也将对该市研究政策、挖掘政策、用好政策、落实政策带来新的更大的考验。
为了迈好这关键的第一步,见到发展的新气象,该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扎实调研走访、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综合考量的基础上,聚全市之智、汇全市之力,提出了要在“十四五”时期,努力把临夏市打造成甘肃西南部地区门户城市和全州的中心城市、黄河上游临夏市段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创建示范区、面向中西亚、中南亚、中东欧的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供应基地的“一城四区一基地”目标。同时,按照州委“争当六个排头兵”的目标要求,2021年,临夏市将全力构建“一心一区两廊五园多点”的全市发展空间布局,即:加强八坊十三巷4A级景区的提升改造和运营管理,着力凸显“一心”的带动作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文旅产业深度开发四大攻坚战,率先把临夏市建成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加大南北两山绿化造林力度,通过建设凤凰山文旅景区、实施北山综合治理项目,形成南北两山生态廊道。按照乡村旅游园区化、一体化、集群化、差异化发展思路,在折桥镇实施树莓种植基地、水上乐园、折桥大院、河州花之约花卉博览园、折达路沿线生态花廊等项目,打造“休闲康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在南龙镇实施凤凰山文旅景区项目,打造“休闲静谧园林化的凤凰山主题游乐园”;在枹罕镇实施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牡丹科技园等项目,打造“牡丹文化产业园”和“牛羊文化产业园”;在城郊镇实施城市花卉市场项目,打造“花卉产业园”。同时,通过新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州牡丹园、临夏人民公园、地质公园,提升改造人民红园、东公馆等景点,形成“多点”竞相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把临夏市建设成宜居宜学宜商宜游的公园城市。
为了更高质量的完成这一目标任务,该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正在全市上下开展“全员大培训、环境大提升、项目大推动”三大集中行动,就是为了在进入“十四五”发展的新阶段,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强化工作举措、提升服务水平,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推动高质量发展。
抓项目工作。临夏市今年实施总投资639亿元的225个重点项目,3月5日,分六个会场举行了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目前79个新建项目已开工27个,80个续建项目已全部复工。抓产业培育。继续做大做强文旅首位产业,突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对全市景区、宾馆、餐饮、商场等各行业领域进行升级改造,全力推进华谊兄弟星剧场美好生活综合体等特色文旅项目,改造提升八坊十三巷国家4A级景区,继续办好河州牡丹文化月、临博会、农民丰收节、冬春季乡村文化旅游活动等节会。抓城市建设。年内全线贯通环城北路,加快推进环城南路和客运中心项目,组织实施好23个棚户区、84栋老旧小区和城区现有建筑风貌改造。同时,严格执行城市环境建设管理考评体系和标准、细则,扎实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行动。抓民生保障,该市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对此,郭维安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临夏市将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全面贯彻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以产业振兴为重点,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攻坚战,重点实施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蔬菜育苗中心、东西川南川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抓好牡丹芍药、高原夏菜、西瓜树莓、食用菌规模化种植。以人才振兴为关键,打好职业技能培训攻坚战,紧盯产业需求和群众意愿,大力实施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分行业分领域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全员免费技能培训。鼓励引导人才向农业农村流动,支持高校毕业生、农业科技人员等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让农村成为创业创新的热土。以文化振兴为内涵,深入挖掘35个行政村村史变化、民俗风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历史典故等基础村情,编纂好村情解说词,常态化开展文化下基层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以生态振兴为支撑,打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攻坚战,扎实推进农村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继续实施四镇污水管网、安全饮水提升、土炕改造、道路建设等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基础设施项目,大力开展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把临夏市每一个村都打造成美丽乡村示范村。以组织振兴为保障,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建设这个关键,以镇村换届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把村党支部建设成为带领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持续在干部群众中开展“说变化、感党恩、爱家乡”“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活动,进一步提振群众的精气神。
扶志扶智相结合 不断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临夏市在2015年创造性的提出了“以德扶贫”新模式,让部分思想落后、家庭不睦、不思进取、游手好闲的贫困群众树立了发展信心,实现了稳定脱贫。
关于补齐义务教育发展短板这个问题,郭维安说,近几年,该市根据临夏州“全面振兴临夏教育”的部署要求,率先在全州实现15年全程免费教育,新建改扩建各类中小学幼儿园42所,新增学位供给2.35万个,完成教师招录770名,交流轮岗630名,义务教育巩固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9.27%和95.6%。下一步,临夏市将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内培外引、软硬兼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大教育投入,今年新建5所学校幼儿园和2所小学食堂,并在秋季开学前投入使用12所学校幼儿园,实现新增学位1.44万个,努力解决学校大班额、入学难等问题;建好教师队伍,拓宽教师增补渠道,推进“县管校聘”制度改革,加大校园长、教师交流轮岗和培训力度,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交流“取经”,积极开展与发达地区知名中小学的对接联系,通过结成教育支援帮扶对子,提升该市的教育“软实力”,让教育成为助力临夏市发展的优势资源。(司马义马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