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农业也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数字农业”应运而生。
2019年,国务院出台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这对解决农产品“销售难”,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效率,具有重大战略价值。2020年前三季度农产品全国网络零售额超过8万亿元,同比增长9.7%,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2884.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4.3%。数据表明,破解农业增收难题的最好方式就是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陕西副主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副院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霍学喜专注中国农业发展进程研究三十余年,他认为要想成功打造中国农业“数字生产”高地,现代数字电商的作用不可或缺。与传统电商只是搭建网络平台,仅仅实现买者与卖者平台交易不同,现代数字电商是通过数据结构设计来实现有关农业交易数据的结构法统计以及数据储存体系的建构。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在此方面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与此同时,霍教授认为当前我国支撑农业数字化的新基建建设仍然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技术支持集中于大中城市,广大农村地区严重匮乏,即便在部分特色产区,也缺少“产地直发”的新农商人才支撑。此外,农业专用物流体系发展较慢,田间地头和关键节点的冷库仓储、冷链物流不足,匹配不充分,西部地区物流成本较高。其次就是数字化生产需要长时段、多维度的数据采集分析,要在此基础上建立生长模型并进行智能决策,基础条件尚不成熟。最后是目前的小农形态还难以解决投产比不高的难题,难以获取相应经济收益。
对此,他也给出了有效建议。一是根据经验来讲,集中区域品牌的打造能够聚集消费需求,有效提升消费者认知度,促进农产品生产效率和标准化程度的提升。各地政府可以加强与拼多多等新型电商平台的协同合作,借力实现自身品牌的打造、宣传、投放。二是短链流通模式有助于流通效率的提高,还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流通成本,使得生产者、消费者、雇佣者和合作社都能参与利润的分享,增加收益。而收益增加又可以反向促进生产提高,进而推进关联产业同步前进。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市场规模大的优势,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实现农产品流通的“短链化”,从而推动中国农业发展。三是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整合资源,在大数字化前景下,我们也要认清事实,进一步整合学校学科和专业资源,对大学的组织、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都需要重新整合,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基础研究投资,帮助一些数字化企业做大做强,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农业农村部、中央网信办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文件提出,到2025年,数字农业农村建设需要取得重要进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豪情,以“只争朝夕”的速度,共同推进中国农业“数字生产”之路稳步向前。(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