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钢铁驼队”吹响号角 展现全球经济中的中国力量
首页> 经济频道 > 正文

“钢铁驼队”吹响号角 展现全球经济中的中国力量

来源:光明网2021-02-04 14:02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 李俊男)据乌鲁木齐海关统计,自2011年至2020年,经新疆口岸进出的中欧班列有27187列、总货运量达1872.28万吨,仅2020年就分别有10051列、726.28万吨。一列列中欧班列就像是“钢铁驼队”,源源不断地向世界传递着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信号。

“钢铁驼队”吹响号角 展现全球经济中的中国力量

摄影 李心柯

  有这样一条路,它把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希腊文明连在一起,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过去,古丝绸之路上络绎不绝的“沙漠之舟”商贸驼队,连接起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如今,驰骋于亚欧大陆的“钢铁驼队”中欧班列,依托“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全球抗疫形势下,正跑出中欧、中亚经贸合作最快的物流大通道,为实现全球合作共赢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提振全球经济输送了“中国力量”,为全球抗疫传递了守望相助的“中国担当”,唤起了丝路的新生。

  “钢铁驼队”为实现全球合作共赢贡献“中国智慧”

  自2011年中欧班列诞生以来,这一“钢铁驼队”迅速发展,连成网络,成为“一带一路”陆路国际大通道建设先行者。从最初的定点单开到西、中、东部线路多地开行,从之前的满去空回到现今的满去满回,从多天一列到一天多列,“钢铁驼队”创下了一连串的铁路运输纪录。不仅缩短了物流周期时间,节约了运输成本,而且繁荣了沿线经济,传播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欧班列,这一当代“钢铁驼队”,正源源不断将巨大红利播撒新丝路,拓展着各国各地区共享、共赢新发展空间,这也正是“中国智慧”的彰显。

  “钢铁驼队”为提振全球经济输送“中国力量”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际海运、空运等物流通道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但中欧班列却凭借其独特优势,实现了逆势增长。2020年,全年开行中欧班列1.24万列、发送113.5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50%、56%;综合重箱率达98.4%,同比增长4%,其中回程重箱率提升显著,同比增长9%。

  中欧班列的增长超乎预期,又在情理之中,其替代作用强、定制服务佳、回程比重提高等特点是增长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中欧班列推出了“一对一”“一站式”“一条龙”定制服务,不断优化作业流程,提高作业效率;通过优化车型,自主研发了JSQ型商品汽车专用列车,做到了出境“不换装、不解编”,实现了在“一带一路”上“一车到底”。这有助于推动沿线国家复工复产,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提供了强大动力,也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发展输送了“中国力量”。

  “钢铁驼队”为全球抗疫传递守望相助的“中国担当”

  疫情下,中欧班列承担着疫情防控的使命。作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展现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为中亚和欧洲国家持续驰援防疫物资。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中欧的桥梁和纽带,已然成为疫情防控的“绿色通道”。

  2020年中欧班列累计发送国际合作防疫物资931万件、7.6万吨,到达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捷克、俄罗斯、波兰、匈牙利、荷兰、立陶宛、比利时等国家,并辐射周边国家。中欧班列不仅为沿线国家输送了防疫物资,也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合作抗疫,传递了疫情防控“中国理念”,贡献了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中国方案”。

  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两千多年前,“丝绸之路”上的驼铃,诉说着商贸云集时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今天,中欧班列的汽笛替代响彻千年的声声驼铃,吹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号角,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然新生。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141场 走进黑龙江哈尔滨

  • 大唐盛礼迎宾 中外嘉宾感受西安文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2024-04-16 09:50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2024-04-16 09:50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4-16 09:47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2024-04-15 14:25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04-15 09:31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10:23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凭借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等领域的贡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2024-04-15 09:25
不只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运转也离不开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2024-04-15 09:24
随着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商运,我国高温气冷堆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2024-04-15 09:23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02:25
4月12日,由该院自主研制的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圆满完成两次起动地面点火试验。至此,这台发动机已完成15次重复试验和30次点火起动,累计试验时长突破3900秒,重复试验次数突破我国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试验次数纪录,为后续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基础。
2024-04-15 02:05
目前发现的最早实物是战国中晚期的楚简,其后的秦汉魏晋简牍均有大量出土。1993年出土于湖北荆门的郭店楚简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它的问世曾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郭店楚简的研究热潮。
2024-04-12 10:36
冯养坚说,为了让新款手电筒的照明性能达到最优,他们专门组建了产品研发小组,专攻电路结构设计中的难点,“不做到最好誓不罢休”。
2024-04-12 07:14
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巴拉那河流域,是全球公认的百种最具危险入侵物种之一。
2024-04-12 07:06
很多人都知道,广东深圳是创新之城。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深圳还有一块金字招牌——我国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设计之都”。
2024-04-12 04:35
3月11日,大连石墨谷碳材料产业新城项目开工活动在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松木岛化工产业开发区举行,奏响金普新区的“春日奋进曲”;3月28日,金普新区举办一季度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2024-04-12 04:35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陈建徽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海南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构建了中国湖泊营养水平历史数据集,时间跨度为1850年至今,由此揭示了我国湖泊营养演变历史,
2024-04-12 04:35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既遵循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契合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和新要求,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更体现了未来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当代中国发展实践相结合的时代特征。
2024-04-12 04: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