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北曲周:万亩甜菊托起群众致富梦
首页> 经济频道> 产经 > 正文

河北曲周:万亩甜菊托起群众致富梦

来源:长城网2021-02-02 17:0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万亩甜菊种植基地。资料图

  长城网讯(通讯员 李卫国 王天舟 记者王林红)近日,河北省曲周县及周边县2020年度甜菊叶种植收购工作圆满结束。据了解,以曲周为中心的甜菊种植产业,逐步带动周边5个县100多个自然村、3500余个种植户,惠及人员达2万余名。甜菊种植面积由上年的6000多亩,增至本年度的1万3千亩左右,甜菊叶产量接近4千吨,平均单产约300公斤。

  这组靓丽数字的背后,浸透着晨光甜菊糖人的心血和广大种植户辛勤的汗水。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晨光生物自2013年开始,在曲周当地发展甜叶菊种植,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合作模式,实施保护价收购政策,有效保护了农户的利益。

  晨光生物为种植户提供免费跟踪服务,实行“保姆式管理”。王天舟供图

  为规范市场运作,持续稳定种植局面,晨光生物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调整种植结构,多次召开各方参与的定苗、定价会议,维护各方利益,为甜菊叶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要多为种植户、合作伙伴考虑,只琢磨自身利益是不会长远的。”晨光生物甜菊糖事业部经理侯丽娟表示,从种苗品种、合作社供应商,甚至每一筐种苗他们都要精挑细选。

  为了节省资金,晨绿合作社经理张更喜打破常规,主动下延购苗链条,直接同育苗农户合作,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种苗质量,累计节省种苗款70万元。

  “我们将这部分钱全部补贴给种植户,而且以每公斤提高0.5元的价格收购种苗。”张更喜表示。

  晨光生物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种植户的甜菊。王天舟供图

  为帮助种植户提高甜菊的产量和品质,晨光生物加大了对种植户甜菊种植的技术指导。为种植户提供免费跟踪服务,实行“保姆式管理”,确保惠民、便民措施落到实处。

  晨光生物利用中国农大曲周试验站技术平台,全年开展“路灯种植培训”80余次,田间课堂120余场,还多次进行大型集中授课;利用网络定期发布甜菊种植要点,推荐农药、化肥、品牌剂量,积极开展种植户互动,让“土”专家、带头人用现身说法去教育带动种植户。邀请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宁晋雷沃农业机械技术人员现场讲解施药、农业机械技术,全年有5000余人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培训,有1500个家庭从中受益。

  同时,2020年晨光生物还利用“路网、河带”退耕还林项目和树小、林疏甜叶菊喜阴特性,积极推进林下种植甜菊叶,实现林菊套种1000余亩,增收200余万元,农民戏称这种组合为“致富钱满袋、谁种谁发财”。

[ 责编:赵艳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江苏无锡:一把二胡奏响富民曲

  • 贵州:观百里杜鹃花海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近一看,“小房子”好像挺简单——灰顶是覆盖的太阳能板,蓝色外壳下的两条履带,恰好跨在两道茶垄上。
2023-03-29 09:18
安市白甸镇瓦甸小学学生在科技社团活动中体验操控机器人。
2023-03-29 10:59
重点加强教师配备、实验室建设、实验员配备、课时总量和结构、教学方式、实验教学等科学教育条件和活动的监测。
2023-03-29 10:59
利用纳米技术控制日常环境温度的多功能“相变油墨”是一种概念验证,可以层压、喷涂或添加到油漆和建筑材料中。
2023-03-29 09:24
该团队开发了一种只有邮票大小的可穿戴超声贴片设备,可以24小时对心脏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即便剧烈运动时也不妨碍其正常工作。
2023-03-29 09:40
总的来说,他们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会降低人体对疫苗的免疫反应。
2023-03-29 09:38
当微塑料在海鸟的肠道中大量存在时,干燥棒杆菌这样的有害细菌似乎会茁壮成长。对人类来说,干燥棒杆菌可致人罹患心脏炎症、脑脓肿和感染。
2023-03-29 09:25
《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导实践,为数字中国建设锚定了新时期发展方位,为加快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谋划了战略路径。
2023-03-28 04:30
创新型人才起步在大学,奠基在大学,大学教育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根铸魂、启智储能。
2023-03-28 04:40
建设数字中国,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一环。适应科技发展趋势、以数字化促进发展水平提升是各国人民共同的追求。
2023-03-28 04:30
此次,科研团队对我国西北地区约1.7亿年前的一种侏罗纪远古植物化石进行了重新研究。
2023-03-28 03:40
解伟介绍,该研究基于“在最适宜的地区生产最适宜的农产品”的原则,开发大型农业生产布局优化模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多个维度开展单目标或多目标优化。
2023-03-28 03:40
在全人工繁殖、实验室环境仿自然繁殖的成功突破基础上,积极探索长江鲟野外自然繁殖,开展相关试验活动。
2023-03-28 09:06
他们深爱着这一切。记者采访时,看到考古队员们喜欢放置各种水下设备当作纪念品。即使在北京办公室的咖啡机旁,也要放一个考古船的模型。倒一杯水的时间,思绪便能回到那些水底的高光时刻。
2023-03-28 04:40
细胞可以通过命运决定过程来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实现并完善自身功能。
2023-03-27 10:41
地球的历史,浓缩在自然博物馆中。
2023-03-27 10:06
近日,一蛙类新物种在浙江省舟山群岛被发现,中国计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园庭教授研究团队历时十年开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3-03-27 10:03
芯片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芯片速度的提升得益于晶体管的微缩,然而当前传统硅基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逐渐接近其本征物理极限。
2023-03-27 10:02
实用的知识技能、良好的实践体验,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社区科普大学的教室。
2023-03-27 10:00
2023 年 3 月 26 日,“典赞·2022 科普中国”揭晓盛典特别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 CCTV-1 播出,现场揭晓 2022 年度十大科普人物、十大科普作品、十大科普事件和十大科学辟谣榜。
2023-03-26 17: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