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聚焦民生福祉,擘画发展宏图。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全会提出了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根本目的的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在会上,“人民”是频频被提及的关键词,也将是“十四五”规划贯穿始终的主旋律。
“人民至上”是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执政信条。
从公报全文可以发现,“人民”两字一共出现23次。处处有“人”,是第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一个最鲜明的特点。“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更多地保障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等具体内容将贯穿在未来的五年甚至十五年发展之中。
从“十三五”到“十四五”,人民的中心地位从未动摇。“十三五”期间,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解题,破题,答题,共产党人一直用实际行动向人民书写着历史的答卷。2020年,世界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遭逢新冠疫情与洪水侵袭的双重挑战,但面对重大斗争,共产当人丝毫没有恐惧,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直面危险,主动出击,打赢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线”战役,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了疫情、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恢复经济正增长,有效顶住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避免了“硬着陆”。事实证明,共产党人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的初心从未改变和动摇!
“问计于民”是《建议》贯穿始终的核心纲领。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北京、湖北、浙江、陕西、山西、宁夏、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进行调研。7月21日到9月22日,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科学家座谈会、基层代表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建言献策。在会上,总书记认真倾听来自农村、社区、企业、民主党派等各方各面的心声,着力解决他们最关切、最经常、最实际的问题,彰显了党中央“以人为本、问计于民”的基本原则。
此外,“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还开展了网上征求意见,两周时间里,累计收到了超过101.8万条网友意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互助性养老模式”等网友建议或意见被选择性地列入了《建议》内容之中,反馈意见的吸收率达到21.88%,这也是在中央全会文件起草历史上的第一次。
“高远务实”是推动民生福祉的持久动力。
全会《建议》关乎长远发展,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进行高屋建瓴地谋划,又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了高远的战略决策。
“务实”是“高远”的基础,没有“务实”,“高远”就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总书记说过,“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十四五”规划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推动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民生工作千头万绪,事关千家万户。着力解决老百姓关注度高、意见建议多的具体问题,把他们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难看清楚、想明白、放心上、落实处是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信念所在。推动民生福祉关键在一个“实”字。不画饼充饥,不好高鹜远,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人民群众诉求和期盼,从老百姓的点滴需求做起,只有把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饮水、出行、产品销售、网络通讯、读书、看病等小事当作大事来干,把工作做实了,才能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老百姓的生活才能更加开心、更加幸福,人民群众才能得到实惠。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推动民生福祉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重庆市北碚区生态环境局 李昊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