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银行线上贷款如何防风险 专家建议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银行线上贷款如何防风险 专家建议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来源:经济日报2020-11-16 09:4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随着金融科技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纷纷进军互联网贷款业务,银行推出的线上贷款新产品也不断涌现。

  记者调查了解,建设银行打造了秒批秒贷的信贷产品“小微快贷”,邮储银行推出全流程线上化的大数据信贷产品“小微易贷”,浦发银行推出为小微企业提供线上融资服务“京浦E商贷”……这些贷款产品都是通过线上放贷。借款人在各家银行的APP上申请贷款,银行通过大数据搜集借款人信息,多维度给借款人画像,从而判断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金额。符合标准的借款人可在几分钟内获得数万元至数十万元金额不等的贷款。线上贷款极大地提高了放款效率。不过,也有人要问,如此放贷银行有没有风险?

  对此,建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张为忠表示,风险可控。据介绍,2018年建行推出“惠懂你”APP,实现了建行“小微快贷”线上一站式办理。目前,授信金额超过2800亿元,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在风险防控上,平台通过先进的生物认证、人脸识别技术以及结合内部和外部数据批量化识别客户,确保信息真实性,从源头杜绝‘坏客户’;再通过精准化画像,识别客户信用情况;在自动化审批放贷后,运用智能化风控技术,根据数据跟踪企业情况,作出预警和处理。”张为忠说。此外,“惠懂你”有专门的风险预警平台,能抓取敏感数据,发现异常就会预警。

  运用金融科技发展线上贷款业务也是国家鼓励的方向。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提出鼓励商业银行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风险定价和管控模型,优化再造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发放流程和模式。此前,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也发文称,商业银行要运用现代金融科技等手段,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线上贷款也并非毫无风险。特别是近年来诈骗贷款案件不断增多,部分不法分子利用贷款的漏洞实施诈骗。招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属于在线信贷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未来应该通过更好的技术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商业银行授信前采集数据应该更多元,维度要尽量丰富,加强贷款客户真实信息核查。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反欺诈水平。从全社会来说,要打造一个更加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从法律上加大对欺诈行为的打击。

  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银行线上贷款业务?董希淼认为,需要加大力度建设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全国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大数据时代,客户立体画像的塑造需要多维数据支撑,这就需要多部门、多领域合作。比如,通过政府部门获取客户社会属性信息,通过金融机构获取客户财务状况等金融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获取客户消费行为信息,进而全面勾勒‘千人千面’的客户立体画像。要破除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如由国务院牵头构建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以统一标准、统筹建设为原则,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彭 江)

[ 责编:张慕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直播: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

  • “南茶北种”富农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2024-04-16 09:50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2024-04-16 09:50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4-16 09:47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2024-04-15 14:25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04-15 09:31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10:23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凭借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等领域的贡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2024-04-15 09:25
不只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运转也离不开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2024-04-15 09:24
随着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商运,我国高温气冷堆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2024-04-15 09:23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02:25
4月12日,由该院自主研制的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圆满完成两次起动地面点火试验。至此,这台发动机已完成15次重复试验和30次点火起动,累计试验时长突破3900秒,重复试验次数突破我国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试验次数纪录,为后续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基础。
2024-04-15 02: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