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实施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路径,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随着一些地方开始不断深入探索,乡村振兴发展的优秀模式不断涌现,许多模式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特色田园”模式就是其中之一。
乡村与城市最大不同,是发展形态的不同。城市倾向于多元化发展,在相对固定的空间内实现复杂贸易,这也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而对于乡村而言,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形态比较单一,乡村群众文化素质与城市居民相比普遍偏低,乡村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亟需改善。这些现实的不同问题,都决定了乡村的发展要与城市发展模式有所区别,不能一味照搬照抄,关键是要符合乡村发展的实际。从各方面实践和反映的情况看,“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模式具有生命力持久的特点,也符合乡村生态保护与开发的意图,因此该模式经验被许多地方推广借鉴。
要建设高水平乡村小康社会,就要大力推广“特色田园”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强烈,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也为乡村的改革发展带来许多问题,乡村正面临空心化、老龄化等突出问题,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较多,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为乡村发展造成了阻碍。面对这些问题,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必要之举。但是,乡村的发展有其发展规律,必须要走符合乡村实际的道路,“特色田园”模式充分考虑产业布局、群众增收、人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推动了乡村环境更美、增收更多、产业更强。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乡村的发展潜力无限,乡村的优美宜居环境将成为吸引人的最大卖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把乡村的绿水青山保护好,并采取“特色田园”模式将其包装好,就能将一个个山坡、一块块梯田变成金色的海洋,乡村也可以寸土寸金将不再是童话故事,乡村的大发展必将重塑乡村的吸引力。(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