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首页> 经济频道 > 正文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来源:光明网2020-10-16 10: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光明网讯(记者 李俊男)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是社会赖以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就曾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不仅对于国家而言,粮食关乎未来发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食”也一直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尽管如今的每日三餐,对于许多人来说,早已有琳琅满目的选择,“等会儿吃什么”成了大家每天问得最多的问题。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不能拥有这么多样的选择,甚至温饱都是问题。二战结束之后,耕地和生产力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世界近千万人忍受着饥饿,一块面包的价格甚至比黄金还高。20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经历了百年不遇的大饥荒。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从非洲北部到南部有34个国家遭受大旱,1.5亿至1.85亿人受到饥饿的威胁。这次大旱被称为“非洲近代史上最大的人类灾难”。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于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希望引起人们对全球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

  中国也一直把粮食安全视为重点问题,几十年来为粮食增产作出了不少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果。第40个世界粮食日到来之际,中国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的秋收作业,也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秋天到了!丰收的欢歌唱响了!

  《史记》中记载,在成皋之战中,实力较弱的刘邦原本放弃和项羽作战,但他部下郦食其的一句“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让刘邦的军队士气大振,最后获得了胜利。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土地农耕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的发展,更贴近我们每一个人的餐桌。

  新中国成立71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中国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粮食产量不断创新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66384万吨,同比增长0.9%。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性的“十六连丰”。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Vv2mCf7UYhXebLNOM966PgU1CYgCy46TnI9KWQO4zCZDMMcRiaGVzBYXf2RchicYs6hc7LezNCdwcIAHuAicibz9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光明网制作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今年,中国依然获得了巨大的丰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夏粮生产数据显示,全国夏粮总产量14281万吨,比2019年增加120.8万吨,增长0.9%。

  眼下,全国各地的秋收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收割机隆隆作响,丰收的喜悦洒满了垄下田间。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前段时间,在人们欢庆国庆中秋的同时,黑龙江省的尖山、鹤山农场全面开镰,大型农机设备列队收割场面十分壮观。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7hxJRjsnhfniciaXA50INzicvDhQ0XkeTIJbCZOcPlSmUKWpNp0HDNflZUgxn7fGAlT4YfT4tfmLL2J6ibCkHljibdQ/640?wx_fmt=gif&tp=webp&wxfrom=5&wx_lazy=1

  航拍图中,大型农机整齐划一的收割,让网友们纷纷感叹:竟然看出了阅兵的感觉!强迫症表示十分舒适!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今年秋粮面积增加了800万亩,对增产的贡献率超过50%,目前除了南方双季晚稻外,全国秋粮已经基本成熟,收获进度已过六成。

  现代机收和传统收割同时进行,一首首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交响曲正在上演。今年依旧获得了满满的丰收,这背后离不开农民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疫情汛情双夹击,我们的“饭碗”依旧稳稳的

  9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了诚挚的慰问:今年丰收来之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长江流域严重洪涝灾害、东北地区夏伏旱、连续台风侵袭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挑战。全国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0年对于中国农业来说,是挑战巨大的一年,先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春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再是严重的洪水灾害给农田造成了难以言喻的损害。

  在这样的危机情况之下,中国顶住压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拓绿色通道,降低农资运输车辆受疫情的影响;组织利用无人机等技术设备进行播种和撒药,通过科技解决用人难题;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山东交警为运输农用物资的车辆开设“零障碍”通道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江西南昌利用无人机对油菜田进行植保作业

  加强气象水利监测,借助电子技防手段监控排灌河道水位;指导农户利用降雨间歇及时采收成熟农作物和清理稻田沟渠;组织种子、化肥、疫苗等救灾资料储备调运,为灾区恢复生产提供物资保障……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江苏省政府积极组织人力进行排涝抢险,开展自救清淤工作,确保农业生产稳定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湖南汨罗工作人员正在管涌隐患点检查(图源:新华社)

  这一条条琐碎繁复的援助措施,在政府的组织之下,有条不紊、高效快速地开展开来,为疫情和汛情之下的农业生产一路保驾护航。

  年年喜获丰收,中国的两大秘诀是…

  除了在危机时刻向农业生产伸出援手,中国一直都在关注农耕,关心农业生产,并且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使得中国的农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农产品日益增收。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的生产方式也正悄然改变着。依靠科技,农业将进一步实现代化和智慧化,智慧农业正渐行渐近,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Vv2mCf7UYiaqV0iad3ZAUUV5CwWoI2jlZgibyG445rPcHeIy0wsYic4pUrd3B1ibIwuic4S2MZnup0D2v0xlJlzuicM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今年,国家大力提高粮食科技支撑能力。农业农村部发布了100多项引领性技术和主推技术,建设100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Vv2mCf7UYiaqV0iad3ZAUUV5CwWoI2jlZmcHLCExIzr9iaTibLIIMyC9OJsv0y60NPRiboNPTNsNSdDmCicv23bLrZg/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四川省的刘玉兰在专家的手把手指导下,种下优质新品种,利用配套种植技术,今年水稻增产100多斤。

  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国家还在东北地区推广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4600多万亩。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uVv2mCf7UYiaqV0iad3ZAUUV5CwWoI2jlZv1voNJqlZX11PWySHnicgkj7vFwH2kP90Thm30yysUShHuiaOIibWfNsw/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wx_co=1

吉林省长春市的尹殿伟看着籽粒饱满的玉米心里很踏实。新技术提升了地力,增强了抗倒伏能力,前不久有三次台风过境,但他的玉米基本没受影响。

  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许多地区还利用智能化设备和无人机,进行农田监测和田间管理,做到抗击疫情、农业生产两不误。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江西省兴国县桃仙生态农业园智慧农业控制中心(图源:新华社)

  国家还坚持推进大型灌区配套和小型农田水利结合建设,并且同步推进智能浇灌系统的普及,在进一步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减少农田所遭受到的旱涝灾害。

  2019年以来,我国大力加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产业技术体系和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

  面对世界粮食危机,中国方案如此“开源节流”

  2020年,面对疫情汛情的夹击,中国通过科技、电商等种种手段,以及长久以来对农业的深切关注,依旧获得了喜人的丰收。但同时,我们也应了解,世界范围而言,粮食问题依旧不容小觑。

  2020年2月,东非地区蝗灾肆虐。肯尼亚的一个蝗虫群长40公里,宽60公里,每平方公里可聚集1.5亿只蝗虫,每天能吃掉数十万人的食物。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蝗灾和极端气候等多种因素叠加下,全球的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粮食援助、杂交水稻双管齐下解难题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积极参与维护世界粮食安全。面对世界粮食紧缺问题,去年9月,中国与世界粮食计划署签署了为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纳米比亚3个南部非洲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的协议,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不足问题。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中国政府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肯尼亚境内难民提供的的玉米和高粱粮食援助。

  此外,中国除了向世界直接提供粮食援助,还不断与世界分享粮食安全资源和经验,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从而从根源上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自1964年湖南开创杂交水稻研究以来,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水稻种业科技工作者们披荆斩棘、孜孜不倦,杂交水稻研究不断取得突破。

  如今,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保有世界领先地位,杂交水稻技术不仅是我国农业领域旗帜性的原创性科技成果,更是联合国粮农组织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技术。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尼泊尔的农民收获来自中国的杂交水稻

  在中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帮助下,杂交水稻在全球快速发展,越南、印度、菲律宾、孟加拉、美国、巴西、马达加斯加等国家已实现商业化生产应用,超过五十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试种和示范。目前,国外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已达到9000万亩,能够解决上亿人口的粮食问题。

  倡导节约,光盘行动迎来“新食尚”

  今年疫情灾情的影响之下,全球粮食问题较之往年更加严重。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将新增1.3亿名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8月11日,习近平主席再次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联合国也多次发出预警,呼吁各国应对即将到来的粮食危机。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还确定,今年的9月29日是首个“国际粮食损失和浪费问题宣传日”,呼吁世界减少粮食浪费。

  在全球粮食危机重重的情况之下,中国除了通过政策、科技等方面在粮食上做到“开源”,获得了大丰收,同时也进一步践行节约、深入“节流”。除了践行7年的光盘行动再次成为人们餐前饭后的最热话题,“打包有礼”、小份菜等节约粮食的创新方式也层出不穷。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宁夏银川一饭店,服务员为顾客餐后打包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天津一家餐厅内,后厨将同一份菜品分为大份菜与小份菜供应

  全国各地,男女老少都在响应着“节约粮食”的口号,并积极实践着。因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传统美德。在开慧启蒙的教育中,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们从小就知道粮食的珍贵,早已将节约变成了习惯。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粮食安全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

  从粮食援助到技术支持,从教授种植到带头节约,中国一直都在主动分享中国经验,与世界各国一道,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不懈努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插秧点豆,耕田除草,是中国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写在大地上的点、线、面的艺术;凿渠建坝、开山破土,是中华民族既敬畏自然又敢于改天换地的智慧和勇气;选育种苗,是炎黄子孙为追求种族传承生生不息的探索和创造。

数据看中国 | 全球还有6.9亿人在挨饿,我们要怎样端牢自己的饭碗?

  秋季大丰收,承载着对中国人民一年来辛勤劳开花结果的最高回报,承载着中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更承载着中国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传承的追求。

[ 责编:张慕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城重庆:山水之城 美丽之地

  • 山东:发展内河航运 畅通物流通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中国纤维质量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度新疆棉花生产加工过程质量状况监测结果。
2024-04-24 10:33
1998年,聂海胜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先后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二号3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4-04-24 10:17
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4-04-24 10:16
1996年,我从技校毕业后,来到金川公司工作。当时总听师傅们讲,贵金属冶炼技术难以突破。提高我国铂族贵金属提炼的技术水平,对于守护国家安全极为必要。
2024-04-24 10:14
截至2023年底,我国大陆在运核电机组55台,总装机容量为57吉瓦,核准及在建核电机组36台,总装机容量为44吉瓦;全年核电发电量44万吉瓦时,占全国累计发电量近5%,相当于节约标煤1.3亿吨,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
2024-04-24 10:05
截至2022年末,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生产电动自行车4228万辆。
2024-04-23 04:00
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当日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
2024-04-23 04:25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天文学家正在给黑洞做“计算机断层扫描”(CT)。超级计算机模拟显示,以吸积盘结构绕黑洞旋转的物质会在名为耀斑的高能事件中周期性喷发。
2024-04-23 10:03
4月25日至29日,以“创新: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为主题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将在北京举办。
2024-04-23 10:02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石油剩余技术可采储量38.5亿吨,天然气剩余技术可采储量66834.7亿立方米。
2024-04-23 10:01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5周年之际,全体海军将士初心如磐,正以崭新姿态阔步向前、逐梦海天,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2024-04-22 13:57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21日至22日,江南南部和东部、华南中东部和南部等地仍有强降水,局部地区有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024-04-22 10:03
苏州市吴江区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周春华介绍,在修缮古建筑时,文保团队也积极采用新技术。“通过保护促进利用,通过利用加强保护,让文物建筑活起来。
2024-04-22 10:02
21日,在2024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了《中国21世纪重要医学成就》,“创建蛋白质组学体系”“基于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发现新的白血病生物分子标志和药物靶标”“揭示非经典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及鉴定有关蛋白家族成员”等三项成就入选。
2024-04-22 09:59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制定并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
2024-04-22 09:58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4月20日在广东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04-22 09:5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4-04-19 11:08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用性技术,才能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才能释放出驱动创新的力量,也才能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04-19 02:45
自生成式人工智能(AI)程序,如ChatGPT发布以来,何时及如何利用它撰写研究论文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
2024-04-19 10:08
4月19日,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程功团队与合作者在《科学》发表论文,提出了一项阻断蚊虫传播传染病的新策略。
2024-04-19 10: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