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北京发力先行先试 “中国服务”以更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经济
首页> 经济频道> 焦点 > 正文

北京发力先行先试 “中国服务”以更开放姿态拥抱世界经济

来源:中国网财经2020-09-10 09:5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中国网财经9月9日讯(记者李春晖)“为更好发挥北京在中国服务业开放中的引领作用,我们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致辞中表示。

  7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化北京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工作方案》(以下称“《工作方案》”),标志着北京将开启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为“中国服务”实现更高水平开放探索新路径、新模式。

  这是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称“服贸会”)期间达成的诸多成果之一。作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线下举办的首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服贸会吸引了全球目光。大会也“不负众望”集中释放了一系列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政策信号,为拉动全球经济疫后复苏贡献中国力量。

  北京发力先行先试 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北京是国内服务业改革发展和扩大开放的领先城市。2015年,北京成为全国唯一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距今已累计推出403项试点举措,形成122项全国首创的突破性政策和创新制度安排,累计向全国推广6批创新经验。在试点政策带动下,北京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了83.5%,高于全国近30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超过了50%,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超过15%。

  “基于北京得天独厚的服务业优势,国家赋予北京探索服务业开放发展新模式、新路径的重要职能。”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在服贸会高峰论坛中表示。

  《工作方案》提出北京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基本健全以贸易便利、投资便利为重点的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制度体系,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风险防控有力有效,为全国服务业扩大开放提供更强的示范引领。到2030年,实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资金跨境流动便利、人才从业便利、运输往来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基本建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开放体系,服务业经济规模和国际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列。

  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肩负着先行先试、为国家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重任。如何实现上述目标?陈吉宁提出了三个关键词:“开放”、“创新”和“改革”。

  一是更加突出开放,全力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立足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主动把自身服务业发展融入全球服务业潮流,以服务业的高水平开放,夯实服务贸易发展基础。实施产业开放加园区开放等更加灵活的开放模式,试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提升监管服务水平,加大在创业投资、技术转让和外地人才就业等方面的税收优惠力度,让外资准入限制更少,推动形成更多促进服务业开放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是更加突出创新,着力建设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聚焦发展前沿,以数字贸易和科技创新为主要方向,加快服务贸易转型升级,推动数字贸易试验区大数据交易所和数据跨境流动监管三项建设,促进数据建设有序流动,围绕科技创新推出一揽子政策,全面提升对国内外创新资源的吸引集聚能力,大力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更多高含金量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将制定实施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探索开展国际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证券化等特点,大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应用。

  三是更加突出改革,以营商环境改革为重点,优化提升服务贸易发展环境。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理念,实施好营商环境改革4.0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深化以告知承诺为基础的审批制度,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制度,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政务服务制度,以法治化为基础的政务保障制度,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效能,特别是将面向全球优化完善“首都之窗”等多语种的国际版,着力打造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和服务环境。

  让服务贸易插上数字化“翅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贸易发展构成严峻挑战,未来需要加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等相关技术在服务领域应用,以数字服务贸易为引领加速服务贸易转型升级。

  《工作方案》从四个方面推出26项主要任务,其中,深化科技服务领域改革、推进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发展占据26项任务的前两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在服贸会高峰论坛中表示,数字化已经成为引领服务贸易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数字贸易是数字时代的象征,是科技赋能的标志,更是未来贸易发展的方向。让贸易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数字贸易将展现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世贸组织预计,到2030年,数字技术将促进全球贸易量每年增长1.8到2个百分点;全球服务贸易占比由2016年的21%,提高到25%。

  王炳南称,数字贸易一方面能够通过数据的流动,加强各产业间的知识和技术要素的共享,引领各产业协同融合,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并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延伸。另外一方面,数字技术带来颠覆性的创新,催生大量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整体大幅度提升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数字技术“加持”,赋予服务贸易更多想象力。“传统服务业中很多是不可贸易的,加上数字技术以后变成了可贸易。数字技术可以创造一些新的服务形态,这些服务形态在没有数字技术时是不存在的。数字技术还可以使商品贸易中的服务含量迅速增加。”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数字服务贸易将继续呈现高速增长态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拓展了新空间,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从动力、内容、方式、主体等多个方面重塑全球贸易,使之走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平台化等等新方向。这也对管理体制,监管模式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新的要求。

  “处理好服务贸易的进口与出口的关系,不片面追求短期内服务贸易的平衡,实现所谓的扭亏为盈,而是应当更加关注通过服务贸易的开放,满足产业转型高质量发展和消费升级的需要,促进服务贸易全面健康的发展。”隆国强称。

  他强调,服务业的对开放和对内改革应“双轮驱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开放促改革,以深化改革来支撑更高水平的开放。

  跨国公司看好中国服务业开放前景

  跨国公司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是中外服务贸易合作的重要参与者、见证者和受益者。

  服务贸易是当前最活跃的贸易领域,占全球贸易比重快速上升。中国是全球服务贸易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同时中国服务业开放领域不断拓展,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开放持续迈出新步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提供新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服贸会高峰论坛中表示,跨国公司是连接中国和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桥梁。面向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同样需要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来进行。中国的开放为全球跨国公司创造的机遇只会越来越多。中国愿意与各国企业携手深化互利共盈的合作,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让跨国公司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实现更好的发展。

  跨国公司如何看待中国服务业扩大开放和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对于未来的改革开放举措有哪些期待?

  ABB集团首席执行官罗必昂表示,未来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将持续加快,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在推动5G网络、数据中心和电动汽车等新基建和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展现出了远见卓识。“ABB的业务发展方向与中国在推动新技术方面的努力高度契合,我们越来越注重将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应用到电网、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中。”罗必昂表示,“随着中国的不断开放和持续发展先进技术,我们相信中国会更加发展壮大。我们将继续扩大在华投资。”

  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彦辞表示,期望各国能更加关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问题,使得服务贸易能够达到货物贸易的自由化水平。开放的平台、市场准入的互惠以及各国政府在监管政策上的协调一致等,都能提高效率,推动贸易增长。

  太古股份有限公司主席施铭伦表示,太古非常欣喜能够看到中国的负面清单变得越来越短,鼓励目录不断增加。中国通过人员、资金以及产品的自由流动来促进服务贸易。虽然新冠疫情的蔓延对于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中国经济在这样困难时刻展现出强大韧性。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的复苏对于全球经济意义重大。太古对于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也会不断拓展在中国的业务。

[ 责编:张慕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山东畅通煤炭运输保供应

  • 老街故事·抚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当前经济形势和有关政策。“我国新型低空飞行器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特别是信息通信、北斗导航、高精导航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一些企业的自动驾驶技术也不断进步。
2024-04-18 10:17
2022年底,清华环境研究院携手苏州嗨森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挥发性有机物精准溯源技术。”  截至目前,清华环境研究院已经取得了600多项知识产权,通过技术作价入股方式转化了30多项清华大学专利,形成了25支研发团队、51家孵化公司。
2024-04-18 10:16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全球范围爆火,引发了人工智能领域新一轮的科技竞赛。“大模型为通用机器人提供强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将运算、感知、认知、决策、创造等各类智能集成应用在机器人平台上。
2024-04-18 10:14
“总体来看,今年论坛聚焦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科技前沿领域,以及碳达峰碳中和、医疗健康、清洁能源等民生科技领域。“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突出成效体现为‘六个创新跃升’和‘五个全球前列’。
2024-04-18 10:11
新能源目前主要指光伏发电、风力发电以及二次能源如氢能等。风和光都是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2024-04-18 10:10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4-04-17 09:10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2024-04-17 09:39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2024-04-17 09:38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2024-04-17 09:38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2024-04-17 09:37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2024-04-17 09:49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2024-04-17 09:40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2024-04-16 10:1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4-04-16 10:14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2024-04-16 09:50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2024-04-16 09:50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04-16 09:47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2024-04-15 14:25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2024-04-15 09:31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2024-04-15 10: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