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这个跨年,哈尔滨仿佛跨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世纪。
1月12日,抖音生活服务发布的《抖音冰雪大数据》显示,这个冬天,抖音冰雪相关内容播放已超102亿次,获赞2.2亿个;冰雪兴趣用户数超4573万,同比增长超35%。2023年12月,哈尔滨抖音酒旅订单同比增长144倍;线路游订单同比增1880倍。热度带动黑龙江旅行社订单环比增240%,同比增1128倍。
当下,哈尔滨走红后带动的文旅效应仍在扩散。这种扩散,一方面体现在对哈尔滨资源和文化的纵向挖掘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横向带动了更多地方“卷”起来。
在抖音平台,@河南文旅从1月12日0点到6时35分,熬夜更新30条;在网友催促下,1月12日,@河北文旅连发75条视频,达到发送上限;1月13日,@河南文旅请来了王一博,河北网友不甘示弱,喊话“河北文旅”请来赵丽颖。还有多个地方的文旅局长亲自下场,玩起了联动营销。
各地文旅局纷纷在抖音“上分”
1月15日,西安旅游、曲江文旅双双涨停,西安饮食、大连圣亚、三特索道、桂林旅游、长白山等跟涨。和此前一些人预判的不太一样,哈尔滨的火爆并非昙花一现,不仅自己依旧保持着强劲势头,堪称淄博之后又一个现象级“网红城市”,也整体带动了一波文旅热潮。
其实,不只是哈尔滨,近些年陆续走红的四川理塘、山东淄博背后,都有一些共性因素。比如,政府部门尤其是文旅部门的积极布局、市民的积极配合、服务质量全方位的提升、为游客精心营造的情绪价值、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网络传播效应等。
在此之前,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哈尔滨早餐摊主,会决定卖甜豆腐脑。要知道,按照东北人的口味,豆腐脑是咸味且有卤汁的。
看似偶然走红的背后,也有着诸多必然的因素。网络既是显微镜也是放大镜,透过摆盘的冻梨、街边小暖屋、“公主请上车”等细节性场景,网友看到的是一座城市的细心与热情,这种具象化的优质服务远比那些抽象的大词更有说服力和传播力。
尤其是在短视频时代,一切都“近在眼前”,网友们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也更倾向于相信游客自行发布的亲身体验。这些细节经过众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传播后,文旅口碑和城市形象也就立了起来,并不断生长,迸发出裂变效应。
淄博、哈尔滨先后爆火,也标志着城市营销模式的迭代。从“抖音网红城市”到“现实网红城市”,并非不可逾越的虚实相隔。难道说,网络上哈尔滨展现的那些服务不是真的吗?游客的脚步和笑声难道不是真的吗?真诚可以换来真诚,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
如今的游客,在迈开步子之前,已经习惯了在网络看各种攻略,然后再决定要不要去一座城市旅行。而在旅行过程中,也会习惯性拍照打卡、给予评价并在网络分享,已然形成了线上和线下联动的文旅生态。因此,城市在自我宣传和展示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注意打造全过程的互动交流机制。
游客需求蕴藏在网络的只言片语中。在社交媒体时代,尤其是短视频平台兴起引发了新的互联网叙事,找到其中的规律,城市管理者就可以将这种叙事转化为城市宣传的工具,让社交平台喷发出不可估量的渠道效应,进而助力文旅经济、促进消费回暖,以及城市IP的打造。
当然,也有一种声音认为,这些城市爆火之后,终归平静,留下不了什么。这种论调其实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对待类似的“网红城市”,大可以乐观一些。爆红之后,能够留下什么,取决于能够持续提供什么、长期坚守什么。
不可否认,哈尔滨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这些“网红城市”要深刻认识到机遇来之不易,持续利用好网络阵地,积极建立和广大消费者的沟通互动机制。只要把暖心的文旅服务留住、把友好的消费环境留住,把优化的营商环境留住,持续推动城市形象转型升级,就可以使之常态化。
正如哈尔滨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竹帛介绍的,冰雪运动是外界认识哈尔滨的窗口,为此他们特意“组织一些大众参与度比较强的、人人都能玩的活动,让全民动起来、热起来、火起来、嗨起来,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这就极大地开拓了文旅项目的覆盖面,丰富了游玩体验。唯有创新,方能“续命”。
@哈尔滨文旅 在抖音发布城市宣传视频
火起来的是冰雪,活起来的是观念、是业态。冰雪文旅背后是冰雪经济,冰雪经济背后是一条条看得见的服务业和制造业链条。《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到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占整个中国体育总产值的五分之一。这些蛋糕将砸在谁头上?
众所周知,哈尔滨在冰雪资源上得天独厚,占据天时、地利。如今,“人和”已来。
而从更大的格局去看,无论如何,我们都乐见越来越多的地方以真诚的服务和创新的举措出圈。从村BA到村超,从淄博到哈尔滨,只有被看见的才能被了解,只有被了解的才能被理解。走红不仅是福报,也是鞭策。接住泼天的富贵,更要留住泼天的富贵,将其内化为城市生长的基因。
一切都来得及,只要动脑、用心、出力。(夏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