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国生态日丨稳居世界首位!卫星镜头瞰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新突破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全国生态日丨稳居世界首位!卫星镜头瞰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新突破

来源:光明网2023-08-15 18:27

  光伏发电、风机发电、水力发电、生物质发电……越来越多的可再生能源成为了大家日常使用的能源,在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今年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实现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我国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海上风电装机规模高居世界第一。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重大水电项目和抽水蓄能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发挥重要作用。

  巨型风机安装在大海上是什么样的风景?成千上万的电池板在黄土高原上会呈现怎样的高空图案?世界上装机容量最大的三峡电站在群山之间是如何发电的?让我们转换视角,从高空一起感受中国可再生能源建设的壮丽“风景”。

全国生态日丨稳居世界首位!卫星镜头瞰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新突破

  风电建设——

  平潭海峡,全年6级以上大风天数超过300天。面对大风,智慧的平潭人民,摇身一变成了“御风者”,乘风而上、化风为宝。2023年上半年,平潭风力发电量、全社会用电量分别是96564、55509(单位为万千瓦时),风力发电量差不多是全社会用电量的两倍。今年上半年,我国风电建设快速发展,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20%,一系列原创性、突破性成果涌现,在加快形成全球领先的风电产业体系的同时,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绿色动能。

全国生态日丨稳居世界首位!卫星镜头瞰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新突破

  水电建设——

  三峡电站自2003年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以来,已累计发电量突破1.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超14亿吨,为华中、华东地区及重庆、广东等受电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水电累计装机容量达4.18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3.69亿千瓦,抽水蓄能0.49亿千瓦。

全国生态日丨稳居世界首位!卫星镜头瞰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新突破

  光伏发电建设——

  位于山西大同市郊的“熊猫光伏电站”是全球首个以熊猫为造型的光伏电站,从空中俯瞰,两个憨态可掬的熊猫宝宝在大地上扮萌,格外引人注目。该电站建造在1851亩盐碱地上,年发电量达80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5.27万吨。今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各项指标均呈快速增长态势。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规模约4.7亿千瓦,已超过水电成为我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电源。

全国生态日丨稳居世界首位!卫星镜头瞰我国绿色低碳发展新突破

  生物质发电建设——

  禽畜粪便、农林废弃物、有机垃圾这些看似无用之物,通过生物质发电却能“变废为宝”。据介绍,黑龙江肇东市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量约5亿度,将为当地取暖及电力供应提供有力保障。上半年,全国生物质发电新增装机176万千瓦,累计装机达4308万千瓦,同比增长9.2%,生物质发电量9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1%。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倪维斗说,生物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基于生物质的新型生态能源系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要制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政策举措,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出品:光明网经济编辑部

  策划:赵刚

  文案:杨亚楠

  制作:陶媛

  卫星数据来源:北京二号卫星星座、北京三号卫星

  卫星数据解析:杨墨

  卫星技术支持: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

[ 责编:赵艳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畅游中国 幸福生活

  • 杭温高铁启动联调联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通过碳普惠机制,公众的绿色减排行为可以在互联网数字化平台被量化、记录,生成自己的碳账户和汇总的碳账本。
2024-05-20 10:36
据介绍,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玉米螟、稻纵卷叶螟、小菜蛾等鳞翅目害虫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的全球重大农业害虫,对棉花、玉米等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
2024-05-20 10:33
选取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等领域代表应用,展示航天科技如何服务国计民生,创造美好生活。
2024-05-20 10:29
老一代科学家身上,总有一股迎难而上、舍我其谁的慷慨之气
2024-05-20 09:44
科学传播质量一定能够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2024-05-20 10:30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24-05-20 10:18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供图  1979年的那个下午,在原子能研究所所长办公室,原子能研究所党支部召开支部大会,讨论王淦昌的入党申请。”  虽然心潮澎湃,但面对杜祥琬的祝贺,王淦昌谦虚回应:“希望你和同志们多多帮助,能对党和人民做出应做的事。
2024-05-20 09:40
金塘海底隧道是甬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宁波与舟山之间金塘水道下方,全长16.18公里,其中盾构段长11.21公里。
2024-05-17 10:14
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减碳约1.66吨,中国2023年出口120万辆新能源车,每年可减碳约200万吨。
2024-05-17 10:10
5月15日,由载人航天工程投资建设、我国首个液体火箭发动机垂直高空模拟试验台考台点火试验成功,试验台发动机具备在千帕级以下真空工作环境中持续千秒的高空模拟试验能力
2024-05-17 10:08
4月29日11时08分,随着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刀盘缓缓转动,南通的崇太长江隧道正式进入盾构掘进阶段,这条深潜地底的机械巨龙,将在长江水下掘进11.325千米,崇明岛不通高铁的历史即将终结。
2024-05-17 10:07
立足“三地一区”的战略定位,安徽正在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转化为通江达海、左右逢源的发展优势。
2024-05-17 10:03
在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方面,江西将立足自身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推动制造业的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2024-05-17 10:01
伴随螺旋桨的轰鸣,一辆“空中的士”——旅航者X2正展翅翱翔。看完飞行表演,步入小鹏汇天展示厅,大家对这辆“会飞的汽车”充满好奇。
2024-05-16 10:29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3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
2024-05-16 10:26
这对宇宙线粒子的传播、星系气体的动力学和宇宙磁场演化等研究领域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观测结果
2024-05-16 09:36
近日,前往月球探索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
2024-05-16 09:08
《自然》杂志审稿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们的成果开启了量子互联网研究的新篇章”,“为未来大规模量子网络铺平了道路”。
2024-05-16 09:02
日前,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梁勤儒带队上线“广东民声热线”节目,拎着一篮“冻眠”荔枝上台“带货”。
2024-05-16 08:59
既然有“小时”,那么是否也有“大时”?东西方的历法计时方法有何异同?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历法计时的交流与发展?
2024-05-15 17:0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