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广阔农村大有可为
首页> 经济频道 > 正文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广阔农村大有可为

来源:光明网2020-06-23 14:39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聚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先后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举措。在两大战略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又要实现乡村振兴开好头起好步,还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和战略转型,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脱贫工作,把消除贫困摆到治国理政的高度,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脱贫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以来,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汇集全党全国全社会各界力量,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伟大脱贫攻坚实践,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减贫成就。按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我国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7年间累计减贫9348万人,同期的农村贫困发生率也从10.2%下降到0.6%;截至2020年2月底,全国832个贫困县中已有601个宣布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我国有望在2020年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到2030年消除一切形式贫困的减贫目标。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稳步推进。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2018—2019年)》显示,两年来我国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各方面重点任务取得显著成效。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大量涌现;农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秸秆、畜禽粪污、农膜等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村文化繁荣发展,婚丧礼俗改革日益深化,优秀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农民生活持续改善,201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21元,提前一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7年间累计减贫9348万人,同期的农村贫困发生率也从10.2%下降到0.6%;7年间累计减贫9348万人,同期的农村贫困发生率也从10.2%下降到0.6%;7年间累计减贫9348万人,同期的农村贫困发生率也从10.2%下降到0.6%;7年间累计减贫9348万人,同期的农村贫困发生率也从10.2%下降到0.6%;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稳步推进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为脱贫攻坚提供新的动力和保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既是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的迫切需要,也是农村地区长远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笔者调研发现,各地正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一方面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一方面积极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方面,开展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如黑龙江富裕县、河北怀安县等贫困县均已开始研究启动规划战略政策衔接,加快构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抓好组织扶贫与组织振兴衔接;湖北来凤县、贵州麻江县等贫困县着力培育乡村产业体系,探索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衔接,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做好生态扶贫与生态振兴衔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等贫困地区强化乡村文化建设,推动文化扶贫与文化振兴衔接,着眼各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推进教育智力扶贫与人才振兴衔接。

  广阔农村,大有可为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19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站上1万美元的新台阶,全国GDP总量接近100万亿元,这既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也为农业农村转型升级提供了雄厚的财政保障。笔者调研了解到,北京有机农夫市集的草莓10元/颗、浙江龙游飞鸡198元/只、浙江开化清水鱼68元/斤,如此高价,消费者依然络绎不绝。优质就能优价,我国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要吃饱,更是要吃好吃健康。浙江德清的一家由猪圈改造的民宿1580元/晚,成为“中国最贵猪圈”,乡村旅游也已成为城里人新的消费需求。通过转变发展思路,一颗草莓、一片茶叶、一条鱼、一只鸡、一块石头都能延伸出无限的发展潜力。近几年,一大批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企业主、农业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人才纷纷下乡创业创新,在广袤乡村风生水起、精彩纷呈。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达780万人,其中54%利用信息技术创业创新,创办的实体主要都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随着农村发展改革的深入推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才下乡创业创新,带领农村老乡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张斌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欧青年对话会2025”在京举行

  • 山东东营:河海交汇的湿地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