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 张慕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周年,是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70年,是中国国家治理不断迈向现代化的70年。为总结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发展与治理经验,展望新时代中国发展变革前景,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举办“国家发展与治理现代化论坛”,光明网独家直播此次活动。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发表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发表主题演讲
胡鞍钢认为,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包含三个关键词,即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这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体制和机制,形成的一整套国家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的三大能力,即国家机构的履职能力,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运用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国家治理现代化指党、国家、社会等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三大治理的“三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指制度法律等作为现代政治要素不断地连续地从低级到高级突破性的变革。”胡鞍钢表示,因此一定是不断的升级、增强的过程。首先,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已经构建了世界最大规模、最为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其次,明确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核心目标,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宁、国家统一的“六位一体”。中国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政治前提是,我们在过去70年特别是过去40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国际上也少见的“天下大治”,我把它称之为“公益性产品”,如同新鲜空气一样,所有人都看不见摸不着它,但每时每刻又离不开它。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就不可能创造经济奇迹,以及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宁和国家统一。“我们理解国家治理,保证稳定是一个核心目标。”胡鞍钢认为,我国是在1996年首次实现了宏观调控软着陆。之后,中国在全世界不仅保持经济增长率最高,同时经济增长率波动系数是最低的。
最后,国家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中国确实创造了两个世界奇迹,第一,政治稳定奇迹,包括了70年特别是过去40年的“天下大治”。第二,经济奇迹,保持了过去70年特别是过去40年的高速增长。此外,就是因为创造了这两个奇迹,我们才创造了世界减贫奇迹、科技创新奇迹。所以,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创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奇迹。怎样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我们要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建立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是原有的举国体制的新时代的增强版、升级版,不仅继承了原有举国体制的优点,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利用对外开放融入世界经济,体现与时俱进的新特点,创造新的“中国优势”,即举全国之力办十四亿人民的大事。
积极探索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正当其时,我们即将如期全面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将要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在全世界2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从未有过的国际竞争格局中,新型举国体制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有效应对大国竞争的客观要求,也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实现的制度保障。